例说意象含义
例说意象含义例说意象含义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像 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 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 一年的仕途生涯中, 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 高洁。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 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茫茫沙漠中 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 思乡之情。 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 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 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西安霸陵桥的 两边长满垂柳, 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 这里是送别的地方, 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 兰。——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 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 《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誓斩楼兰王, 为国立功,雄快有力,慨当以慷。 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 是高洁的象征, 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 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 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 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 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 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 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代贤相及其 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 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 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昔 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 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 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 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 《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 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 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等诗句,都借菊花 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 的写照。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 友之一。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 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 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 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 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 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 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 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 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 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 《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 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 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 高洁的品质。 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 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 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 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 “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 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 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1、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南方有 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葛胜冲《点绛唇》: “闲 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 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 《长信秋词》: “金 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 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 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 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 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 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 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 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子规啼声哀怨动人 ,听起来好 像在说:“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 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 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 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蜀道难》:“又闻子归 啼夜月,愁空山。”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 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 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 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 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 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 “落照苍茫秋草明, 鹧鸪啼处远人行”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 意义上的一种鸟。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 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 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 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以雁写思的还有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星辰冷落碧 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