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1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 学分数: 3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适用层次 本科 应修 基础课程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元 明清文学构成了另一个高潮,即迎来了俗文学的的繁荣时代。传统文学样式退居次要位置。因此, 在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既要注意突出新文体小说和戏曲的地位,理清小说和戏曲的发展线索, 掌握小说和戏曲的体例和形式特征。同时,也要注意元明清文学的集大成的特点,对诗文等传统 文体的新特征要有所了解,形成对元明清文学的整体认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 (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一,以文学史为 纲,以作品为目,两者交织进行,使学生对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形成完整的认识。其二,通 过对新的文学样式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学史上创新意义。其三,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 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出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达到的要求:其一,掌握各种文 体演变发展线索、文学流派和主要成员的艺术风格。其二,能够运用小说和戏曲理论分析作品和 文学现象。其三,从较高层次上把握各类作品的美学特征。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元杂剧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此章难度比较大,多数内容学生在中学没有涉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杂剧的体制特征, 能够读懂杂剧剧本。了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 1)识记:诸宫调、元曲、元杂剧、折、楔子、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爱情剧;曲状元; 花间美人、水浒剧。代表作家和作品;记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默写一些经典的唱词。 ( 2) 领会: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征;元杂剧前期和后期的差别;《汉 宫秋》的艺术特色。元杂剧形成的原因。叙事文学成为主流;自然与显畅的审美情趣 ( 3)应用:论述元杂剧繁荣的主要原因。 2、教学内容 ( 1)基本内容:其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其二,元代文学形成的背景。其三,元代 文学的主要特色。其四,元散曲的特征、类型。其五,元杂剧的特征。其六,南戏和讲唱艺术。 其七,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其八,元杂剧体制及形式特点。其九,元杂剧发展概况和分期。重 要作家、作品述评: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白朴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康进之的《李逵负 荆》 ;高文秀的《双献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 2) 难点与重点:Δ元杂剧体制特征;Δ南戏的体制特征;*元杂剧的形成原因; *元杂剧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 关汉卿 2 1、教学基本要求 关汉卿是元杂剧艺术的代表作家。 (1)识记: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公案剧的代表作;历史剧的代表作。 (2)领会: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关汉卿主要剧本的内容;艺术成就;戏剧 冲突的特征;关汉卿悲剧作品的特色。艺术上的奠基意义。 (3)应用:分析窦娥形象。 2、教学内容 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戏剧冲突的特征;本色当行的语言。 (1)基本内容:其一,关汉卿的生平和性格。其二,关汉卿的剧作及其版本。其三,关汉卿 杂剧的思想内容。其四,关汉卿的悲剧特色。其五,关汉卿的喜剧特色。其五,重点篇目: 《窦娥 冤》 、 《单刀会》 、 《鲁斋郎》 、 《救风尘》 。 ( 2)难点与重点: … Δ关汉卿的三类剧本的三大主题;Δ关汉卿剧本的情节特征; *关汉卿剧本的语 言特色;*《窦娥冤》第三折分析。 第三章 西厢记 1、 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文采派、花间美人。默写《长亭送别》一折中的部分唱词。 (2)领会:戏剧冲突的特征;分析莺莺的艺术形象;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特征;王实甫对 元杂剧体制的突破; 《西厢记》语言特色; (3)应用:论述《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2、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其一,作者的基本情况。其二,莺莺故事的演变。其三, 《西厢记》的戏剧 冲突。其四,莺莺、红娘、张生和老夫人形象分析。其五,文采派的语言特色。其六, 《西厢记》 对传统体制的突破。 (2)教学重点和难点: Δ 戏剧冲突的特征;Δ莺莺形象的内涵;Δ诗化语言的特色;*老夫人形象在作品中的作用。 *《西厢记》戏剧冲突的三种形式;*《西厢记》爱情主题的意义。与关汉卿剧本“本色当行”的 语言比较。Δ*分析《长亭送别》一折。 第四章 琵琶记 1、教学基本要求 《琵琶记》是南戏中最有成就的作品之一,被称为“南戏中兴之祖” 。通过对《琵琶记》的 学习,使学生对南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1)识记:南戏的定义;四大南戏;南戏的体制特征;南戏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领会:南戏的发展历程;赵五娘形象的意义;双线结构的特征和意义。 (3)应用:论述《琵琶记》的悲剧意蕴;论述《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2、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其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其二,南戏的体制特征。其三,南戏的代表作家 和作品。其四, 《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其五,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其六,四大南戏的成就。 其七,重点作品: 《琵琶记》 、 《荆钗记》 、 《白兔记》 、 《拜月亭记》 、 《杀狗记》 。 (2)教学重点和难点 Δ 《赵贞女》与《琵琶记》的关系;Δ《琵琶记》的悲剧意义;Δ蔡伯偕的形象分析;Δ 赵五娘的形象意义;*《琵琶记》中双线结构的特征和突破意义;*南戏与杂剧的体制比较;Δ分 析《糟糠自厌》一曲。 3 第五章 元代散曲和诗文 1、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元散曲、小令、带过去、套曲、曲中双璧;元诗四大家;铁崖体。 (2)领会:前期散曲的特征及代表人物;后期散曲的特征及代表人物;小令和词的异同; 小令与套曲的区别;元代散曲的的体制特征。 (3)应用:论述马致远散曲的特色。 2、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其一,散曲的兴起及体制特征。其二,散曲的体制。其三,散曲的分类。其 四,散曲的分期。其五,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其六,前期散曲创作特征。其七,后期散 曲创作特征。其八,元代诗歌的特征和与唐宋诗歌的关系;其九,重点作品: 《不伏老》 、 《秋思》 、 《借马》 、 《高祖还乡》 、 《潼关怀古》 。 (2)教学重点和难点: Δ元散曲的体制特征;Δ小令和套曲的区别;Δ小令和词的区别;Δ元诗的地位和特征;* 铁崖体的特征;*元散曲的发展轨迹;*散曲的类别;*前期和后期散曲的不同风格;Δ分析《秋 思》 、 《高祖还乡》 。 明代文学概述 第一章 三国演义 1、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历史演义小说、章回小说。 (2)领会:章回小说的特征。 《三国演义》的主旨;忠奸说; “三绝”的形象分析;七实三 虚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语言特色。 (3)应用:分析曹操艺术形象;论述《三国演义》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2、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其一,明代文学形成的背景:商业经济和城市文化对明代文学的影响;王学 左派和禅学对明代文学的影响;雅、俗文学的交融。其二,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其三,章回小 说的发展。其三,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其四, 《三国演义》的主旨。其五, 《三国演义》的艺 术成就和基本特征。其六, 《三国演义》的影响。其七,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