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 课程基本信息 本课程为商务学院专业必修课程, 修读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为微观 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 (二) 课程目标 根据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通过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和讨论, 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工具, 能初步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分析工具对有关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对其主要流派及其观点有一定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培养学生的经济学逻 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独立分析能力,注重培育创新精神。本课程教学一方面 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原理, 帮助学生们了解政府进行经 济决策的机制与过程, 客观地认识经济现象, 并为学生们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了 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帮助 学生们正确地运用宏观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 题和对策。 此外, 鉴于宏观经济学是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为研究 对象, 所以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 点与方法、 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中国的具体国情对其进行分析 乃至批判。 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将诚信和道德、国际化思维、团队合作、长远规划、创新 等德育元素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祖国的繁荣、 富强、昌盛,以及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情怀。宏观经济学课程一 个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德育潜移默化影响的效果。将德育元 素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进行融入,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案例教学、模拟情景以 及深入企业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所学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并达到融 会贯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企业诚信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 任的重要性和崇高性, 以及这些与企业成功的内在必要联系。 这些实践环节为学 生的道德培养提供了很强的示范和启发作用。 (三) 课程內容简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 由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 策两部分组成。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分析产出、消费、储 蓄、投资、物价水平、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以理论 研究为依据,主要分析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机制和效应。本课程以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框架,并且融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建立理论基 础,而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用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尤 其是中国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方面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发展, 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对象与框架;另一方面介绍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理论,以及国民 收入核算中的重要恒等式。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 决定理论。其中核心内容是总需求分析模型,包括两个具体模型:简单的国民收 入决定理论和扩大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引入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宏观经济政 策实践。在总需求分析模型基础上,又引入总供给曲线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第三部分为宏观经济学问题分 析, 主要是对四个主要宏观经济学问题进行探讨,即经济增长、失业、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平衡问题。第四部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目前动态、最新发展,主要包括 各个学派的理论与政策主张。 (四)课程思政融入设计 1.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 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将诚信和道德、国际化思维、团队合作、长远规划、创新 等德育元素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祖国的繁荣、 富强、昌盛,以及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情怀。宏观经济学课程一 个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德育潜移默化影响的效果。将德育元 素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进行融入,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案例教学、模拟情景以 及深入企业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所学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并达到融 会贯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企业诚信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 任的重要性和崇高性,以及这些与企业成功的内在必要联系。这些实践环节为学 生的道德培养提供了很强的示范和启发作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德育元素的融入 基本点如下: (1)观看视频,联想充实中丰富内涵。联想充实中,教材由死变活、由静变动、 由平面变立体,无形中增强了德育效果,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感受祖国繁荣、 富强、 昌盛的自豪感, 用不懈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情怀。新闻视频 《特大喜讯: 2017 年 10 月 1 日开始,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通用货币!(中国崛起!)》。2017 年 10 月 1 日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妈妈 68 岁的生日,此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带来 了一份分量厚重的礼物。身穿中国传统服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宣 布:2017 年 10 月 1 日开始,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通用货币!这无疑将成为最近 几年最大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外汇市场将进一步打开,政府为中国经济融 入国际外汇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多人会参与到外汇市场。汇率的本质有两点 组成,军事能力(代表着该国的硬实力)和金融能力(代表着该国的软实力)。 近年来正是由于中国这两方面的飞速发展, 不得不让西方世界改变了对人民币的 态度。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 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再次祝祖国繁荣、富强、 昌盛! (2)案例讨论,质疑探究中挖掘实质。宏观经济学发展史是一部在探索中不断发 展的奋斗史, 其中充斥着今天看来难以理解的疑惑。 通过创设情境以及案例讨论, 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发掘实质、获得教益也是发挥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法国文学 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问,“是深入的阶 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例如,组织学生讨论“经 济危机是否有章可循”,经济危机对市场经济而言是一场灾难;对经济学而言则 是一个尚未破解的“谜”。200 多年来,经济学界的无数学者精英为解密经济危 机呕心沥血。从“生产过剩论”到“货币主义” “理性预期” “芝加哥学派” “创 新理论”等,直到 1936 年凯恩斯发表《通论》,“有效需求不足”论,成为经 济危机理论的集大成者,宏观经济学也随之应运而生。“生产过剩”和“有效需 求不足” 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本质上都是在强调供给过剩,背后隐含着对 “投 资过剩”的担忧。问题是,不论在 1929 年大萧条,还是 2008 年金融风暴之前, 美国并不存在由于供给过剩的标示——“物价下降”和“库存增加”。大萧条前, 1925-1928 年的四年中, 美国总体库存水平一直维持在 0.9%左右相对平稳, 甚至 低于战后的平均水平; 库存也不存在因供给过剩的激增, 美国总批发物价指数一 直保持在 1925 年的 67.3 和 1929 年的 61.9(1927 年-1949 年等于 100)之间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