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9成都中考真题之语言运用
2015-20192015-2019 成都中考真题成都中考真题 语言运用专题语言运用专题 2015 年 语言运用(共 12 分) 12.成都美食,名扬四海。成都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美食活动。其中“成都美食节” 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2 分) (1) 下图是一位设计师以红辣椒为元素设计的成都美食节标识, 请分条说明其含义。(4 分) 答: (2)请为“成都美食节”活动写一则宣传语,要求突出成都美食的特点,体现蓉城人民的 热情,有一定文采,不超过20 字(含标点) 。 (4 分) (3)在成都美食节上, 《今日成都》记者正在采访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请你根据采访情景 和回答的内容,补出所提的问题。 (4 分) 问: 答: 2015 年答案 12、答: ①美食节的图案标志是由两根辣椒构成的嘴唇形状, 而美食美味则是主要通过味觉 表现。 所以这个嘴唇的图案标志也与美食节的主题非常吻合。 ②构成美食节图案标志的是两 根鲜红的辣椒,突显出四川成都美食以辣椒为主要构成元素,这是四川成都美食的特色。 【本题考查的图形标志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图文意义的转化。 首先要宏观把握图形标志的外形 特点, 再通过具体看见的图形的外形特点传达出标志主体所蕴含的隐含意义。 整个图案是嘴 唇的形状,那嘴唇就是美食的直接的感觉器官, 所以二者是有联系的。 其次要从微观角度去 把握图形的构成元素, 元素通常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这就要考查考生的课外见识与积累 的综合能力了。 所以这类题型要有明锐的观察了还要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积累。 四川成都 是美食之乡,以辣远近闻名,我们考生应该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积累。 】 答: 千古蜀人情似火,万年美食辣如炙。 【这道题考查的是语言组合的综合能力,句子既要 简单凝练, 还要不脱离主题。 往往很多考生在考场上都不能自如应对, 在平时应该多加练习。 考场上应该先做答案,再追求句子的精美程度。 答:成都美食能名扬四海,吸引食客,一方面在于它味美独特,麻辣鲜香,滋味无穷;另一 方面在于美食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品尝到的是美食,更是美食背后悠久的历史。 下一步我 们会借助全球化发展的契机,以美食搭台,大力推进美食与文化、科技、旅游的融合创新, 充分发挥成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 “美食之都”的品牌影响力,以此提升成都的城 市魅力。 【本题是考查考生的信息综合能力和换位思考以及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 通过题目我们可以 综合提取主要信息是美食活动名扬四海, 吸引游客的原因和未来实施的具体计划, 那么我们 作为记者提的问题应该就是围绕 “美食活动名扬四海, 吸引游客的原因和未来实施的具体 计划”的问题。 】 2016 年 四、语言运用(共 12 分) 12.初中三年,语文书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2 分) (1)下面是《成都商报》有关 2013 年语文教材调整的一则材料,请根据内容,概括出本 次教材调整的四个特点。 (每点不超过 5 个字) (4 分) 昨日,本报记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上看到《2013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修订情况介 绍》 。文章称,本次修订工作历时十年。自2004 年始,编写组三次前往各地调研, 2011 年 3 月申报统编教材。2012 年 3 月至 2013 年 3 月完成统编教材编写、审查、修改等工作。 2013 年出版的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均有改动。人教社专家称本次调整涉及框架微调、阅 读单元调整、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学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等诸多内容。 七年级上册选文没有见到鲁迅等作家的九篇作品, 取而代之的是贾平凹、 丘吉尔等中外作家 的作品,包括本土作家马及时的《王几何》 。选文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 此次语文教材的调整,引发了全国各地教师、学生、家长,包括新闻媒体的关注。尤其 鲁迅作品的减少问题,更是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2)精心设计的“阅读导语” ,为我们理解语文提供帮助。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的“阅读导语” ,编者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起笔,又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鲁迅在“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4 分)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①,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 ②:灿烂的春光有童真,③;④,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 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3)六本语文书中,无数经典人物令我们难以忘怀。请仿照示例,在下面的课文人物中, 任选一个,写一段话。 (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 。 (4 分) 王几何( 《王几何》 )老头子( 《芦花荡》 ) 香菱( 《香菱学诗》 )奥楚蔑洛夫( 《变色龙》 ) 示例: 泥人张:一门最底层的手艺,让人忘记你的真名;你用一团泥巴,找回了尊严。 2016 年答案 四、语言运用(共 12 分) 12.初中三年,语文书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2 分) (1) (4 分) 【答案】经历时间长涉及内容多鲁迅被减少各册均改动 (2) 【答案】①他的严肃、庄重②另一道风景③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④自由的玩 耍中充满幻想 (3) 【答案】王几何:一手最标准画技,让人给了你形象的绰号;你用幽默风趣,传授做 人的道理。 老头子:一个最平凡的船夫,没人记得你的名字;你用机智勇敢,成为孩子眼中的 英雄。 香菱:一个普通的女子,没人相信你能写好诗,你用你的痴迷,写出优美的诗篇。 奥楚蔑洛夫:一个平凡的巡警,人们有困难会寻求你的帮助;你却因你的势利眼,成为 了天大的笑话。 【解析】 今年的语言运用题较往年相比, 在注重对材料总结归纳能力以及语言描写能力考察 的基础上, 更加注了联系课文内容, 学生一方面要认真阅读材料, 把握材料内容, 另一方面, 要对课文内容有所把握,直到课文写了什么,结合课文进行作答。同时,语言尽量要优美一 点,符合书面语言的要求。 2017 年 四、语言运用(共四、语言运用(共 1212 分)分) 13.姓名,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 目。 (1)下面三组姓名取自不同年代,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第三组姓名命名的用意, 并 概括这三组姓名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第一组: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富贵冯有时谢满金 用意:对物质财富的向往 第二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马约翰赵安娜杜丽莎 用意:对外来文化的仰慕 第三组(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孙多思王笃志刘致远 用意: 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2)下面是一篇有关“名字”的短文,请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 连贯。 古代的名与字分别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①,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 入社会时 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字独立与名之外,又与名②.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③;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的,如岳飞 字鹏举;还有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3)好名字,内涵丰富,或寄托期望,或蕴含志趣。请仿照示例,按照要求,为下面两个 小孩取名,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解说所取之名。 (所取之名,含姓为三字:解说语不要求句 式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