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发展简史
电学的发展简史 有关电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6 世纪。 早在公元前 585 年,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已记载了用木块摩 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 ,后来又有人发现摩擦过的煤玉也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 力。在以后的 2000 年中,这些现象被看成与磁石吸铁一样,属于物质具有的性质,此外没有 什么其他重大的发现。 在中国,西汉末年已有“碡瑁(玳瑁)吸偌(细小物体之意)”的记载;晋朝时进一步还有关于 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600 年,英国物理学家吉伯发现,不仅琥珀和煤玉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 而且相当多的物质 经摩擦后也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他注意到这些物质经摩擦后并不具备磁石那种指南北 的性质。为了表明与磁性的不同,他采用琥珀的希腊字母拼音把这种性质称为“电的”.吉伯在实 验过程中制作了第一只验电器 ,这是一根中心固定可转动的金属细棒,当与摩擦过的琥珀靠近 时,金属细棒可转动指向琥珀。 大约在 1660 年,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他用硫磺制成形如地球仪的可转 动球体,用干燥的手掌摩擦转动球体,使之获得电。盖利克的摩擦起电机经过不断改进,在静电 实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到19 世纪霍耳茨和推普勒分别发明感应起电机后才被取代。 18 世纪电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1729 年,英国的格雷在研究琥珀的电效应是否可传递给其他 物体时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金属可导电,丝绸不导电,并且他第一次使人体带电。格雷 的实验引起法国迪费的注意。 1733 年迪费发现绝缘起来的金属也可摩擦起电, 因此他得出所有 物体都可摩擦起电的结论。他把玻璃上产生的电叫做“玻璃的”,琥珀上产生的电与树脂产生的 相同,叫做“树脂的”。他得到:带相同电的物体互相排斥;带不同电的物体彼此吸引. 1745 年,荷兰莱顿的穆申布鲁克发明了能保存电的莱顿瓶。 莱顿瓶的发明为电的进一步研究提 供了条件,它对于电知识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差不多同时,美国的富兰克林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使得人们对电的认识更加丰富。1747 年 他根据实验提出:在正常条件下电是以一定的量存在于所有物质中的一种元素;电跟流体一样 , 摩擦的作用可以使它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但不能创造; 任何孤立物体的电总量是不变的,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荷守恒定律.他把摩擦时物体获得的电的多余部分叫做带正电, 物体失去电 而不足的部分叫做带负电。 严格地说,这种关于电的一元流体理论在今天看来并不正确,但他所使用的正电和负电的术语 至今仍被采用,他还观察到导体的尖端更易于放电等。早在1749 年,他就注意到雷闪与放电有 许多相同之处,1752 年他通过在雷雨天气将风筝放入云层,来进行雷击实验,证明了雷闪就是 放电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最幸运的是富兰克林居然没有被电死,因为这是一个危险的实验,后来 有人重复这种实验时遭电击身亡。富兰克林还建议用避雷针来防护建筑物免遭雷击,1745 年首 先由狄维斯实现,这大概是电的第一个实际应用。 18 世纪后期开始了电荷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1776 年,普里斯特利发现带电金属容器内表面 没有电荷,猜测电力与万有引力有相似的规律。1769 年,鲁宾孙通过作用在一个小球上电力和 重力平衡的实验,第一次直接测定了两个电荷相互作用力与距离二次方成反比。 1773 年,卡文 迪什推算出电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他的这一实验是近代精确验证电力定律的雏形. 1785 年,库仑设计了精巧的扭秤实验, 直接测定了两个静止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 距离二次方成反比,与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库仑的实验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从此电学的研究 开始进入科学行列。 1811年泊松把早先力学中拉普拉斯在万有引力定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势论 用于静电,发展了静电学的解析理论。 18 世纪后期电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电池, 在这之前,电学实验只 能用摩擦起电机的莱顿瓶进行,而它们只能提供短暂的电流。1780 年,意大利的解剖学家伽伐 尼偶然观察到与金属相接触的蛙腿发生抽动。他进一步的实验发现,若用两种金属分别接触蛙 腿的筋腱和肌肉,则当两种金属相碰时,蛙腿也会发生抽动。 1792 年,伏打对此进行了仔细研究之后,认为蛙腿的抽动是一种对电流的灵敏反应。电流是两 种不同金属插在一定的溶液内并构成回路时产生的,而肌肉提供了这种溶液 .基于这一思想, 1799 年,他制造了第一个能产生持续电流的化学电池, 其装置为一系列按同样顺序叠起来的银 片、锌片和用盐水浸泡过的硬纸板组成的柱体,叫做伏打电堆。 此后,各种化学电源蓬勃发展起来。1822 年塞贝克进一步发现,将铜线和一根别种金属(铋)线 连成回路,并维持两个接头的不同温度,也可获得微弱而持续的电流,这就是热电效应。 化学电源发明后, 很快发现利用它可以作出许多不寻常的事情。 1800 年卡莱尔和尼科尔森用低 压电流分解水;同年里特成功地从水的电解中搜集了两种气体,并从硫酸铜溶液中电解出金属 铜;1807 年,戴维利用庞大的电池组先后电解得到钾、钠、钙、镁等金属;1811 年他用 2000 个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制成了碳极电弧;从19 世纪 50 年代起它成为灯塔、剧院等场所使用的强 烈光电源,直到 70 年代才逐渐被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所代替。此外伏打电池也促进了电镀的发 展,电镀是 1839 年由西门子等人发明的。 虽然早在 1750 年富兰克林已经观察到莱顿瓶放电可使钢针磁化,甚至更早在 1640 年,已有人 观察到闪电使罗盘的磁针旋转,但到 19 世纪初,科学界仍普遍认为电和磁是两种独立的作用. 与这种传统观念相反,丹麦的自然哲学家奥斯特接受了德国哲学家康德和谢林关于自然力统一 的哲学思想,坚信电与磁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经过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在 1820 年发现电流的 磁效应: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引起导线近旁的磁针偏转。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开拓了电学研究的 新纪元。 奥斯特的发现首先引起法国物理学家的注意,同年即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如安培关于载流螺线 管与磁铁等效性的实验;阿喇戈关于钢和铁在电流作用下的磁化现象;毕奥和萨伐尔关于长直 载流导线对磁极作用力的实验; 此外安培还进一步做了一系列电流相互作用的精巧实验.由这些 实验分析得到的电流元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是认识电流产生磁场以及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基 础。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打开了电应用的新领域。 1825 年斯特金发明电磁铁, 为电的广泛应用创造了 条件。1833 年高斯和韦伯制造了第一台简陋的单线电报;1837 年惠斯通和莫尔斯分别独立发 明了电报机,莫尔斯还发明了一套电码,利用他所制造的电报机可通过在移动的纸条上打上点和 划来传递信息. 1855 年汤姆孙(即开尔文)解决了水下电缆信号输送速度慢的问题,1866 年按照汤姆孙设计的大 西洋电缆铺设成功.1854 年,法国电报家布尔瑟提出用电来传送声音的设想 ,但未变成现实;后 来,赖斯于1861 年实验成功,但未引起重视.1861 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作为收话机,它仍用于 现代,而其发话机则被爱迪生的发明的碳发话机以及休士的发明的传声器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