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马桥中学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马桥中学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一、加强领导、注重宣传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长为常务 组长,负责学校校本培训组织、管理、服务、教学、教研、科研资料 积累等项工作 2、学校教务处要把推进课改作为中心工作,为课改服好务,负 责教师学科培训、教研、科研组织管理工作;要搞好《课题研究》, 及时搜集、总结、报道、推广学校、教师在课改中的经验,积累、整 理课改相关资料。 3、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课改,让社会、家长、学生了解课 改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努力争取社会、家长、学生的理解、支持和 配合。 4、建立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对工作 中涌现的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对课改过程中 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推广。 二、培训目标与任务 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的需要,教师队伍应该进一步“充实队伍、 优化结 构、提高素质”。学校将以校本培训为主渠道,面向全体教师,突出 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班主任和教研组长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综合素 质和适应课改能力的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精良、充满 活力的科研型和创新型教师队伍。 1、全员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每学年完成每个教师不少于20 课时的政治思想、教 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和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 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到 2012 年,任课教师 70%达到专科学历;45 周岁 以下的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 2、青年教师培训。 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考核细则, 形成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加快实 施青年教师培养的“一年适应、两年合格、三年胜任、五年内成为骨 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教研组长培训。 加强教研组长培训,形成教研组长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 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发挥教研组长的教研带头作用, 每学年完 成对教研组长不少于 10 课时的各类培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4、班主任培训 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进行 综合考核。政教处要制定班主任培训方案, 每学年完成对班主任不少 于 10 课时的培训,建立一支工作扎实,风格独特的班主任队伍。培 训时间一般安排在暑假和平时, 具体内容和时间见教科室学年度培训 计划。 5、名师、骨干教师培训。 制定名师、骨干教师培训措施和评选细则,研究名师、骨干教师考核 奖励办法,形成名师、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创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 环境。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每年对中层以上干部、班主任、教研组 长及学科带头人进行不少于 10 课时的骨干教师培训,努力提高其政 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新 课改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力争 在三年内培养 1~2 名市级名师、骨干教师,2~4 名县级名师、学科带 头人、骨干教师,10 名左右校级骨干教师,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 次。骨干教师每学年开一次校级示范课或研讨课。 三、培训内容 1、教育法规、职业道德 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并结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开 展教师思想政治、心理健康、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 的教育观念和生活观念。 2、新课程理论 主要对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 课标培训、教材教法培训和校 本课程开发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 ;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坚持培训和教研活动相结合、 集中培训和个人研修相结合、 课程理论 与教学案例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具 体培训计划由教科室制订。 3、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为:教育教学常规,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基础性 理念、教学常规方法、要求,班主任工作常规方法、要求等;学科教 学与理论实践,包括国家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技能技法,课堂教 学观摩研讨,案例教学培训等;教学基本功,包括“三字一话”。学 科文化知识的拓展与加深、学科专业技能等。具体培训计划、教师教 育教学理论考核、教师基本功大赛由教务处负责制订、执行、 4、教育科学研究 主要进行学科教育科研方法,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学科教改 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等方 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主要由教科室负责聘请专家到学 校开设讲座。 5、电教、信息技术培训 包括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基本知识,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多媒体 素材制作基本技术和上网获取教育教学资源能力的培训。 具体培训计 划,由教科室制订。 6、班主任培训 对班级管理、后进生转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等方面进行培训,并 注重特色班级管理风格的形成性培训。 具体培训计划由德育处、教务 处制订。 四、培训形式 1、专题讲座 学校聘请县内外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专家、学者 来校讲学,或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专家报告,以拓展 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 2、组织培训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 实验教 学培训、 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等各种培训, 同时积极开展校内专题培训, 并通过比赛、过关考试、技能展示等方式进行培训效果的考查。 3、以研促训 强化教研组的教研活动, 以常规教研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突破 口,并组织不同重点的经验交流会,促进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4、自我研修 学校支持教师进行学历提高进修和教学业务自修, 通过写教学随 笔、教研论文或上网学习、订阅报刊杂志等方式促进教师个人素质的 提高。 5、校校合作 学校逐步加强与县内、 市内优秀学校的合作, 选派教师外出学习、 考察,邀请外校名师来校上示范课,相互学习交流,拓宽校本培训的 师资渠道。 6、教学观摩与课例研究 除理论学习外,学校将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并对 课例进行深入研究,将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教研学习培 训的实效性。 每学年每位教师都要上一节优质课, 在校内进行说、 讲、 评课系列训练。 7、师徒结对 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 快速成长。 8、教师论坛 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论坛, 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 介 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 提高教师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推动教 师不断学习、提高。对于受到普遍好评的进行表彰。 五、转变观念,落实措施 (一)努力转变观念树立“五个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 观念指导课改。 增强使命感, 强化课改责任意识, 逐步树立“五个意识”,努力完成课改实验任务。 (1)要树立课程意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程不 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 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教师要创造性地变被动地使用教材为 主动地挖掘教材,成为课程的开发设计者。 (2)要树立开放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进社会, 走进生活, 拉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空间,教学策略 等呈现开放性,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 (3)要树立综合意识, 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育教 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成为学 生发展的双翼,在广泛的学科渗透、熏陶、体验和积累中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