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稳定
1、设置解列点 将系统解列成几个独立的部分,尽量做到每个独立的部分发电和负荷基本平衡 这是不得已的临时措施,一旦将各部分运行参数调整好后,要尽快并列运行 2、短期异步运行和再同步的可能性 ①调整调速器,减小平均转差率,造成转差率过零的条件 调整调速器,减小原动机机械功率, 造成偏离稳定异步运行的平衡点,将会引起振荡,振 荡就可能出现转差率过零。 ②调节励磁增大电动势, 即增大同步功率,以便使机组进入持续同步状态转差率过零, 增 大电动势,会增加减速面积,使机组恢复稳定。 电压稳定(电压稳定(voltage stabilityvoltage stability)) ::指系统维持电压的能力,即系统在正常运行或扰动发生后, 若负荷导纳增大, 负荷功率亦随之增大, 且功率和电压都能保持在一个可控且可接受范围的 能力。 电压失稳(电压失稳(voltage instabilityvoltage instability)) ::在扰动(故障、负荷的缓慢变动等)发生后,电力系统一些 母线的电压出现了急剧的、不可逆转的下降。 电压崩溃(电压崩溃(voltage collapsevoltage collapse)) ::是指由于电压不稳定所导致的系统大面积、大幅度的电压下 降过程。初始的电压失稳往往是一个局部现象, 但当采取的控制措施不得当时, 可能引发系 统的电压崩溃。 功角稳定性功角稳定性,即发电机保持同步的能力,由同步发电机的转矩平衡所决定。 电压稳定性电压稳定性, 即系统中的所有母线都持续保持可接受的电压的能力, 由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 所决定。 电压稳定性:电压稳定性:电力系统在给定运行状态下, 受到一个给定扰动后, 负荷电压达到扰动后平衡 点的电压值,此时系统扰动后的状态位于系统扰动后稳定平衡点的吸引域内。 小扰动电压稳定性:小扰动电压稳定性: 电力系统在给定运行状态下受到一个小扰动后, 负荷节点的电压值等于 或接近于扰动前平衡点的电压值。 提高电压稳定性的方法:提高电压稳定性的方法: 1 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应从电网规划及系统运行等多方面入手。 2 加强系统网架结构的建设,特别是从发电侧向负荷侧输送无功功率的能力应引起重视。 3 加强受端系统电源建设,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4 合理的选择并联电容器、静止无功系统及有可能还包括同步调相机的组合,而使无功补偿 更为有效。 5 增加快速响应的无功备用容量,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6 在一些情况下,减少特定发电机的有功出力可以获得更多的无功功率。 7 实际应用中,应合理地采用带负荷调节分接头的变压器。 8 低压减载是解决电压稳定性问题的重要后备手段。 9 开发出具备强大功能的电压安全监控软件将极大的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水平, 使电力 系统运行能够防患于未然。 10 掌握一个实际系统的负荷特性的详细资料,对系统的规划运行意义重大。 11 负荷模型的粗糙已经成为制约仿真准确程度的关键因素。 12 研究解决如何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负荷模型,做好事故预案将极大的提高电力系统运行 的稳定性。 频率稳定:频率稳定:是电力系统在遭受严重扰动导致系统发电-负荷出现严重不平衡时,频率能够保 持或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频率崩馈的能力,是电力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频率稳定长期频率稳定主要评价系统暂态过程结束后系统的稳定频率是否满足系统长时间运行要求。 暂态频率稳定暂态频率稳定主要评价暂态过程中系统频率变化是否满足系统和设备的短期安全稳定约束, 关注频率是否会发生持续下降而引发频率崩溃。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主要方法是调整发电功率调整发电功率和进行负荷管理进行负荷管理。按照调整范围和调节能力 的不同,频率调整可分为一次调频、二次调频和三次调频。 一次调频一次调频是指当电力系统频率偏离目标频率时, 发电机组通过调速系统的自动反应, 调整有 功出力以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一次调频的特点是响应速度快,但是只能做到有差控制。 二次调频二次调频,也称为自动发电控制(AGC) ,是指发电机组提供足够的可调整容量及一定的调 节速率,在允许的调节偏差下实时跟踪频率, 以满足系统频率稳定的要求。 二次调频可以做 到频率的无差调节,且能够对联络线功率进行监视和调整。 三次调频三次调频的实质是完成在线经济调度, 其目的是在满足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和系统安全的前提 下合理利用能源和设备,以最低的发电成本或费用获得更多的、优质的电能。 低频减载:低频减载: 频率稳定与有功平衡密切相关,维持系统频率稳定的核心是维持发电与负荷平衡。 低频场景下, 系统发电低于负荷, 频率稳定控制方法是快速增加有功供给和降低有功消耗以 平衡发电与负荷。 低频减载是一种重要的频率稳定控制措施, 防止电力系统出现频率崩溃, 是电力系统第三道 防线的重要内容。 当电力系统因发电和用电负荷的需求之间出现缺额而引起频率下降时, 按 照事先整定的动作频率值, 依次将系统中预先安排好的一部分次要负荷切除, 从而使系统有 功功率重新趋于平衡,频率得到回升。 基本要求: (1)应根据具体的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功率缺额由调度确定切除容量。 (2)应尽可能少地切除负荷。即按频率分级切除。 (3)第一级的确定应兼顾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的可靠性,最后一级的确定由系统允许 的最低频率确定。 (4)装置的动作要有选择性和时限性(0.5s) 。 低频减载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 ①用频率作为起动元件,动作较慢。 近年来频率测量技术的进步,测频继电器的发展为低频减载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②按固定值切除负荷,在不同的故障下会产生过切或欠切现象。 对此,有的国家正发展用计算机控制的综合型减载稳定装置。 工作方式:事先算出系统中各种假想事故所需切除的相应负荷,存入计算机,一旦当系 统发生事故,立即查表选出切除负荷值,动作执行。 这种新型装置在动作原理上没有时延,一般能保证故障后0.2 秒内发出减负荷指令。 同步振荡同步振荡是功角失稳,但是工作频率仍是工频50Hz。 次同步振荡次同步振荡的频率是是小于工频,但是又远大于低频振荡的 0.5-2Hz,即为次同步频率 的振荡。 目前所采用的串联电容补偿大规模送出系统很容易在发电机组引发次同步振荡, 对轴 系损害很大。主要形成的原因有电气部分的感应发电机效应,自励磁,还有扭转作用以 及暂态扭矩放大等;另外 FACTS 装置以及励磁调速系统、HVDC 等也可能会引发次同步 振荡,需要加装相应的抑制次同步振荡的装置。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转子轴系具有弹性,由于机械和电气的相互作用,在特定条件下会 自发振荡。 输电线路的串联电容补偿、直流输电、电力系统稳定器的不当加装,发电机励磁系统、 可控硅控制系统、电液调节系统的反馈作用等,均有可能诱发、导致次同步振荡( SSO)现 象。 有时也发生在发电机非同期并列或系统发生不对称短路等大扰动后的暂态过程中。 次同步谐振产生的原因次同步谐振产生的原因 1)感应发电机效应 假设发电机转子以常速旋转, 由于转子的转速高于由次同步电流分量引起的旋转磁场的 转速,在次同步频率下从电枢终端看去转子电阻呈负值。 当这个视在负值电阻超过电枢和电网在次同步频率下的等效电阻的总和时, 就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