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的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学科领域 (在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高二年级 4 课时 √ 种群和群落 所属单位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 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节课是必修 3 第四章的内容,是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教材进 一步从群体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教材对生命系统是分层次进行研究的。在分子水 平,研究对象是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和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本质和内在的规律;在 个体水平,研究对象是生物个体能通过自身的各种调节作用来维持稳态,完成生长、发育 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在群体水平, 研究对象是从种群和群落的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 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必须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种群作为研究单位。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列举种群的特征。 ②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 ③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④阐明群落的演替。 过程与方法:①尝试建立数学模型。 ②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的影响。 ②认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对应课标 ①列举种群的特征。 ②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 ③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④阐明群落的演替。 1、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2、 3、 种群的特征是什么? 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的条件是什么? 群落的空间结构由什么决定? 4、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什么? 专题一、种群的特征 专题划分 专题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专题三、群落的结构 专题四、群落演替 专题一 所需课时 种群的特征 1 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 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和 学习成果) 本节基于学生的常识以及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生物进行了分类。 由于地球上生物种类的繁多,无法做到深刻认识每一种生物,于是本章先是对生物进行了 存在形式上的划分,定义了种群。在此基础上,联系自然界中的实际情况,不同生物的种 群往往生活在同一片区域内,又对种群的分布进行了划分,于是出现了群落本专题首先理 解种群的概念以及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种群的密度,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完成探 究性实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其次讨论种群的其它特征和 种群密度的关系。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学会利用统计学的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尝试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体会团队合作的学习乐趣,学会观察自然界的生物, 热爱大自然。 1、 种群的概念是什么? 本专题问题设计 2、 种群的特征有哪些? 3、种群的密度由什么决定?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他 多媒体投影设备 挂图、剪报 多媒体教室 课堂预习学案 学 习 活 动 设 计 ( 针 对 该 专 题 所 选 择 的 活 动 形 式 及 过 程 ) 引言:在生产实践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草原的牧民在承 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牛羊,经济效益才最好;沿海的渔民该捕捞 多少鱼虾,才能既获得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中怎样控 制害虫的数量,才能获得大丰收。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研究生物 的群体单位——种群和生物群落。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第七章学过的种群概念。 提问:什么是种群?(回答: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 的一群个体。) 练习: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2.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 英。 3.世界上的全部鸟。4.一片农田的全部东亚飞 蝗。(回答:2 和 4 是种群。讲述: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 益的, 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 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 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由此可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 数量的变化。 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 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 例等。 提问:实际研究中,不可能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如何测定某物种的种群密度呢? 要测定某地的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 查法,实习 3 介绍的就是这种方法。 要测定某地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是 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就是在被调查的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 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 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 的数量。 公式是种群数量 N=(标志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 志数 2 提问:经过测定,我国某地的野驴,平均每100km 不足两 2 头,而同一地区的灰仓鼠,平均每100km 有数十万只。由此可得出 什么结论? 提问:在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夏天种群密度 较高,秋未则降低。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 和物种的不同而不同。 讲述:种群密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我们继续研究种群 的其他特征。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 个体数目。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 个体数目。 提问: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何? 讨论: 长期以来, 我国的人口增长很快, 主要原因是什么? 讨论: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措施? 小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 因素。 讲述:与出生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一 般分为三个年龄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提问:按年龄组 1.评价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 2.评价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情况。 3.评价课堂回答问题情况。 教学评价 4.评价课堂知识掌握情况。 5.评价知识检测情况。 专题二 所需课时 种群的数量变化 1 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 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和 学习成果)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模型的概念并不陌生,在生物学的其他内容中 学生已能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例如,温度、 PH 值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细 胞分裂的文字、图像、曲线的相互转换、对遗传规律的认识等。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前概念,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揭示生物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数学模 型。 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喜欢动手实验,渴望在探 究过程中获得成功,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及解读图表的能力还需提高,教学中应注重这 方面的学习和培养节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是种群数量的变 化情况,包括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