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重点
温热类温热类 风温风温 风热犯卫——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桑菊饮风热犯卫——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桑菊饮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微咳,咽喉红痛,舌边尖红,舌 苔薄白欠润,脉浮数。 此为卫阳被遏,肺气失宣。 银翘散——“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辛凉平剂” 桑菊饮——“辛凉轻剂” 风温初起邪袭肺卫而偏于表热较重,以发热恶寒、咽痛为主证者,宜用银翘散; 偏于肺失宣降,表证较轻,以咳嗽为主证者,宜用桑菊饮。 肺热壅盛——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肺热壅盛——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身热,汗出,口渴,咳喘,咳痰粘稠不爽,甚则气急鼻煽,胸痛,舌质红苔黄, 脉数。 此为邪热壅盛,肺失宣降。 咳吐腥臭黄痰,甚则痰中带血,苔黄腻,脉滑数者,方以苇茎汤合桔梗汤清肺化 痰,逐瘀排脓。 肺热腑实——宣肺化痰,泄热攻下——宣白承气汤肺热腑实——宣肺化痰,泄热攻下——宣白承气汤 身热,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腹满,便秘,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本证是肺经痰热壅阻,肠腑热结不通之肺肠并病之证。 上下同病,脏腑同治 肺热发疹——宣肺泄热,凉营透疹——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肺热发疹——宣肺泄热,凉营透疹——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 叶,倍玄参方叶,倍玄参方 身热,咳嗽,胸闷,肌肤红疹,苔薄白,舌质红,脉数。 本证为肺经气分热邪波及营络所致。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邪热犯胃——清热生津——白虎汤邪热犯胃——清热生津——白虎汤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面赤,多汗,心烦,渴喜凉饮,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有 力。 本证为邪正剧争,热炽伤津之证。 “辛凉重剂” (重用石膏,并久煮) “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阴伤) ,不可与也;脉沉者(肾阳 虚) ,不可与也;不渴者(没伤津-湿) ,不可与也;汗不出者(没有津液或内蕴 暑湿,外有寒邪) ,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 热结肠腑——攻下软坚泄热——调味承气汤热结肠腑——攻下软坚泄热——调味承气汤 日晡潮热,大便秘结或纯利清水,腹满硬痛,或时有神昏谵语,舌苔焦燥或起芒 刺,脉沉实有力。 本证多由肺经邪热不解,传入胃肠,与肠中积滞互结而致。 临证运用时, 若腑实兼小肠热盛, 证见身热便秘, 小便短赤, 以 “二肠合治” 法, 方用导赤承气汤攻下热结,清泄火腑;如腑实兼热闭心包,症见身热便秘,神昏 舌謇, 方用牛黄承气汤攻下热结, 清心开窍; 若腑实兼阴液亏损, 症见身热便秘, 口干咽燥, 舌苔焦燥, 治以增液承气汤攻下燥结, 滋阴增液; 如腑实兼气液两亏, 症见大便秘结,口燥咽干,倦怠少气,苔焦脉弱,治以新加黄龙汤攻下燥结,补 益气阴。 肠热下利——清热止利——葛根芩连汤肠热下利——清热止利——葛根芩连汤 身热,下利稀便,色黄秽臭,肛门灼热,咳嗽,胸脘烦热,口渴,苔黄,脉数。 热陷心包——清新凉营,豁痰开窍——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热陷心包——清新凉营,豁痰开窍——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 雪丹雪丹 身灼热,神昏谵语,或昏聩不语,舌謇肢厥,舌色鲜绛,脉细数。 本证多因上焦肺卫证误治、失治,或素体心阴不足,心气素亏,或感邪过重,邪 气猖獗,深陷内传,径入心包所致。 “三宝”临床使用区别:安宫牛黄丸药性最凉,长于清热解毒,多用于高热昏迷 证;紫雪丹药性偏凉,长于凉肝息风止痉,多用于高热惊厥证;至宝丹长于芳香 辟秽,开窍醒神,多用于窍闭谵语证。 内闭外脱——清心开窍,固脱救逆——生脉散或参附汤合温病“三宝”内闭外脱——清心开窍,固脱救逆——生脉散或参附汤合温病“三宝” 身热,神志昏聩不语,倦卧,汗多气短,脉细无力,甚者身热骤降,烦躁不宁, 呼吸浅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细微欲绝。 此证多因邪盛正虚,或邪入心包,加之汗下太过,阴液骤损,气随津脱,病情迅 速转化为亡阳气脱之候。 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清心开窍,攻下腑实——牛黄承气汤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清心开窍,攻下腑实——牛黄承气汤 身热神昏,舌謇肢厥,便秘,腹硬痛,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消渴) ,牛黄承气汤主之。 余热未清,气阴两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竹叶石膏汤余热未清,气阴两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竹叶石膏汤 低热,口舌干燥而渴,虚烦不眠,气短神疲,时时泛恶,纳谷不馨,舌红而干, 脉细数无力。 竹叶石膏汤偏胃阴虚,沙参麦冬汤偏胃阴虚。 春温春温 热郁少阳——苦寒清热,养阴透邪——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热郁少阳——苦寒清热,养阴透邪——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 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胸胁满闷不舒,舌红苔黄,脉弦数。 本证多因素体阴亏,复感温热病邪,少阳胆腑郁热外泄之候。 若胆经郁热较甚,可改用吴鞠通黄连黄芩汤,以清宣胆腑郁热。 若火郁三焦,证见憎寒壮热,火毒充斥周身,治以升降散宣泄郁火。 热在胸膈——清宣郁热或清泄膈热——栀子豉汤或凉膈散热在胸膈——清宣郁热或清泄膈热——栀子豉汤或凉膈散 身热不甚,心烦懊侬,起卧不安,甚或身热不已,面红目赤,胸膈灼热如焚,烦 躁不安,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齿龈肿痛,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 脉滑数。 轻者为热郁胸膈,重者为热灼胸膈,用凉膈散。 阳明热盛——阳明热盛—— 热灼营阴——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清营汤热灼营阴——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清营汤 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甚或时有谵语,斑疹隐隐,咽燥口干反不甚渴,舌质红绛 而干,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本证多因素体营阴不足,复感温热病邪,或气分之热不解,病邪深传营分所致。 气营(血)两燔——气营同病——清气凉营——加减玉女煎气营(血)两燔——气营同病——清气凉营——加减玉女煎 ——气血两燔——清热解毒,凉血救阴——轻证方用化斑汤——气血两燔——清热解毒,凉血救阴——轻证方用化斑汤 重证方用清瘟败毒饮重证方用清瘟败毒饮 若偏于气营同病,则出血倾向不重。症见壮热口渴,烦扰不寐,舌绛苔黄,代表 方如加减玉女煎; 若为气血两燔, 热毒深重之证, 则见壮热躁扰, 甚或神昏谵妄, 两目昏暓,口秽喷人,周身骨节痛如被杖,斑疹密布,出血,舌质紫绛,苔黄燥 或焦黑,代表方如化斑汤、清瘟败毒饮。 热盛动血——清热解毒,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热盛动血——清热解毒,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身灼热,躁扰不安,神志昏狂谵妄,斑疹显露,或斑色紫黑,或图、衄、便、尿 血,舌质深绛,脉细数。 本证为温邪燔灼血分所致。 热与血结——凉血逐瘀——桃仁承气汤热与血结——凉血逐瘀——桃仁承气汤 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大便色黑易下,神志如狂,时清时乱,口干, 漱水不欲咽,舌紫绛或有瘀斑,脉细涩。 热入血分,耗血伤阴,致血粘稠,血行不畅;或血热妄行,离经之血蓄积体内; 或素有蓄血感受温邪;或妇女经期感受温邪,皆易成瘀热互结,蓄积少腹之证。 热盛动风——凉肝息风,增液舒筋——羚角钩藤汤热盛动风——凉肝息风,增液舒筋——羚角钩藤汤 高热不退,头痛头胀,烦闷躁扰,甚则神昏,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 张,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或舌红降,脉细弦数。 本证为热邪炽盛,灼伤肝阴,引动肝风所致,属实热动风之证。 阴虚火炽——泻火育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