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本选修课程评价方案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学校本选修课程评价方案 一、校本选修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进展为本原则。根据学生兴趣与需求,结合老师特长,积极制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进展。 2、科学性、时代性原则。选修课程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学科最新进展趋势。 3、特色化原则。围绕学校办学目标,立足本校文化传统,坚持科学与人文相结合。 二、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方式 1.校本选修课程评价采纳老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等多种评价、课程评审委员会考核相结合进行,重点考虑学生对课程的认可满意程度。 2.校本选修课程评价方式采纳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其中过程评价形式有:以课程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不定期地了解学生对所选课程质量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课程开发、开设老师,督促老师及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终结评价形式:老师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整体评价,课程教案、上课点到、课程学分评定、课程实施后反思与改进等材料是否齐全。通过评价,引导老师努力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执教能力,自觉优化校本课程内容。 3.建立校本选修课程分级评定制度。以学期为单位,对本学期开设的校本课程通过自行申报,结合考核对校本课程分为精品课程、A级课程、B级课程、C级课程等4级评定。 三、校本选修课程评价内容 校本选修课程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的评价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学校培育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刚要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推断老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老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老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老师评价侧重了解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如何纠偏等。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老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四、选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用于课程的立项,只有通过该项评价的课程才能获得正式的立项,只有通过立项评审的学校课程才能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课程投入评价是为课程开设服务的,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立项的课程只有通过此项评价才能被正式排入学生选课表中供学生选择。 学校本选修课程评价方案(二)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进展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有利学生可持续进展。 4、参加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加情况。 5、全面性原则。对老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老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标准 选修课程开发本身的复杂性,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选修课程开发健康顺利地进行,除了要对课程开发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外,还要关注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为加强学校课程管理,法律规范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定期对选修课程进行评价。包括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三方面。评价的重点主要放在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的法律规范性、有效性上,前者主要通过健全课程评审委员会组织,严格工作法律规范来实现。后者则主要依靠学校对教学常规的监管来达成。 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定期评价学期《选修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老师课程开发质量的体系。在参照教学法律规范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 △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提倡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提倡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借鉴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突出了评价的“改进功能”。制定《选修课程评价标准细则》对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为后续课程开设与调整以及科学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关注以下“四性”对课程进行评价: —人文性。具有浓郁的家乡色彩、自我学校特色,融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炉,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综合性。有机地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生成性。促使孩子在一系列亲身经历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又在师生的共同参加下,生成我们的校本课程。 —开放性。以开放的体系、开放的内容、开放的学习形式,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进展。 —实践性。采纳学生活动的方式组织内容,以探究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