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1977]恢复高考,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
1 【纪念1977】恢复高考,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序曲,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开 放和快速发展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其标志性事件就是1977 年年底的那次高考。时下,正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纪念日 子。借此时机,回顾中国高等教育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深 入挖掘高考制度的社会功能,探究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历史 功绩,反思高考制度的价值取向,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恢复高考是中国社会回归发展的信号 三十年前,中国大地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 情,即1978 年元旦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按照 各自制定的程序举办了七七级高校新生入学考试,即恢复高 考制度。回首往事,恢复高考已经成为一件永远值得纪念的 2 历史性事件。这一在教育内部看来似乎平常的事情,在当时 承载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使命,其引发的震动及其对于整 个中国社会的影响,当时即显现出来,日后也得到了全社会 少有的最大认同。 恢复高考是“文革”之后中国高等教育、整个教育系统 乃至全社会走向新秩序的开始。中国教育、中国社会能够一 路快速发展走到今天,恢复高考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它使经受“文革”重创十年之久的高等教育系统重新启 动,并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教育活动。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了 “文革”期间高考制度“断裂”以及恢复高考过程的人,对 高考制度的恢复有说不尽的“感恩情结”。恢复高考改变了 许多人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走向。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恢复高考改变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 发展轨迹。前些年,曾有媒体评选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社会 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恢复高考名列前茅。今天回过头来看, 恢复高考绝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的回归,也不仅仅是恢复 高等教育秩序的一个举措,而是明确预示了整个中国社会开 始回归秩序,回归发展。从七七级第一批大学生入校开始, 不仅学生们分秒必争,刻苦学习,先生们也一下子焕发了青 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中来,大学又成为 培育英才、潜心治学的家园。恢复高考不仅很快挽回了“十 年动乱”造成的损失,甚至还冲破了“文革”前一些“左” 3 的禁锢,搞科研不必再担心“白专道路”的指责,探求真理 也不必再担心被“扣帽子”、“打棍子”。正是从那时开始, 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走出校门,带着他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知 识和思考,带着他们的责任和梦想走向社会,走出国门。高 考制度的恢复与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给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汇聚了生力军,提供了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 撑。 恢复高考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是全方位的,其基本价 值是顺应了社会公众对于人才观念的认同,重建了价值体系 和观念。“文革”十年废除高考,排斥文明、打击迫害知识 分子,不仅破坏了教育秩序,更为严重的是使人们迷失了方 向,败坏了整个社会风气,给国家、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 对此,广大人民群众极为反感,极为不满。当时中国的老一 辈政治家对此洞若观火,果断决策恢复高考,顺应了民心, 顺应了传统的的价值观念。 恢复高考还使得沦为“文革重灾区”的广大中小学,从 长达十年的破败、混乱中开始步入正轨。恢复高考为年轻人 实现自己的理想铺垫了一条公平之路,激发出了一种奋发向 上的民族精神,重建了一种“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社会 信念。恢复高考还使得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又重新找到了自己 的价值所在,蕴藏在他们心底的那种爱国热情、探索真理的 激情一下子爆发出来。 4 恢复高考的意义体现在多个社会层面,从以阶级斗争为 纲到以经济建设为纲、从狂热到理性、从政治面貌标准到知 识水平标准、从依靠出身成份到仰赖个人努力,等等,无不 体现着恢复高考对社会转轨所产生的巨大牵引力和推动力。 在这一过程中,从国家的发展重心、人们的追求目标到平民 百姓的婚嫁取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恢复高考这一 事件丰富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它具有典 型的信号和象征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它所具有的 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恢复高考对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强大的,很快就改变 了整个教育面貌。三十年后,高考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似乎 又超出我们对高考的希冀。 相对于国家的巨变高考改革渐显滞后 理想的实现在此一役。 大量的回忆性文章显示,对恢复高考三十周年念念不忘 的几乎都是当年的亲历者。今天的青年尽管也通过高考读完 了大学,但他们没有对高考的“感恩情结”。他们认为高考 是读书成长必经的一个环节,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他们的 记忆里,高考往往和小学时过重的书包、过多的作业,初中 时激烈的竞争,高中三年昏天黑地的学习、复习,鏖战题海 相关联,实在引不出什么激情的回忆。他们没有“拨乱反正” 的经历,自然没有失而复得的体验。 5 三十年后,本是基于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现已逐渐演 变成为具有刚性特征的、超越人才选拔的泛功能化制度,赘 生出了许多违背教育宗旨的功利性倾向。高考制度正在演变 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指挥棒”,尤其对于基础教育的负面 影响日益加剧。高考已经从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成为教育的 目的,成为人才的标准,成为人们衡量基础教育的“试金石”、 高校生源质量的“试纸”。那么,高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高考又有何功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理性思考。 从本质上看,高考只不过是一种考试形式,是整个教育 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与教育过程中的所有活动一样,考试同 时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高考制度也是如 此,两种功能反映出高考的两种价值,即促进人的发展的教 育性价值和促进社会分流的社会性价值。 高考的这两种价值在实践中孰轻孰重,以及如何实现两 者间的平衡,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第一,与高考政策制 定者的价值选择有关,究竟是从教育制度的层面考虑多,还 是从国家制度的层面考虑多。第二,与国家的教育传统和考 试传统有关,即国家的教育传统和考试传统是偏重于人的发 展,还是偏重于社会的发展。第三,与考生的价值选择或目 的选择有关,即考生参加考试的目的是偏重于个人素质和精 神的提升,还是偏重于某些社会资源和功利的获取。 从制度的层面来看,高考制度既是一项教育制度,又是 6 一项国家或社会制度。作为教育制度,它是基础教育阶段的 终点和高等教育阶段的起点,并把两个教育层次连接在一 起。无论是从终点还是从起点的角度看,它都应该体现教育 的目的与宗旨,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国家或社会制度,它应 该体现公平的价值导向,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制度。但 事实上,在高教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里,高考制度往往是一 个强制性的标准,高校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高考分数选取人 才。而在高教资源相对充裕的国家里,国家的统一高考并不 占重要地位,高考制度往往是一个选择性标准,高考分数只 是高校选取人才的一个参考条件。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高 考的功能、价值、意义往往都存在着“双刃剑”的作用。世 界各国在高考制度的改革中,都在不断地调整高考的形式与 内容,尽可能降低高考的负面作用。一般来说,各国对高考 都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规范,其规范的出发点就是要遵守公 平和效率两个原则,其中对公平的要求更高。在强调公平的 前提下,各国改革的动向就是在不断地摆脱单纯以高考分数 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以及不断增加综合测评的内容, 促进高考制度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