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知识点
传染 第一章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 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2.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3.流行病学特征:散发型,发病率仍处于常年水平。 流行,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 大流行,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大超出国界或周界。 暴发流行,发病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 4.隐性感染,最常见,具有传染性,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免疫性应答,不出现任何症状、体 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5.显性感染,具有传染性,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能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6.病原携带状态,有传染性,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等, 时间短于三个月称为急性携带者,长于三个月称为慢性携带者。 7.潜伏期,对传染病诊断与检疫有重要意义。 8.医学观察、留验:最长潜伏期。确定隔离期:传染期。 9.再燃: 是指传染病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 但体温尚未恢复到正常状态, 再次升高。 10.复发是指当患者恢复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再次复发。 1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一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 12.传播途径,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土壤传播,经血 传播,母婴传播。 13.传染病的预防。三个基本环节: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4.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病种类:分为甲乙丙三类39 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非典型性肺炎,炭疽,禽流感。 甲类 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时,应于两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乙、丙类传染病患者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15.人工自动免疫:预防接种后,人体免疫力可在1-4 周内产生,维持数月至数年。 16.人工被动免疫:试用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给人注射,提高人体免疫力,注入人体后 免疫力即出现,但维持时间仅2 到 3 周。 17.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猩红热,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消化道隔离棕 色标志(霍乱、戊型肝炎、传染性腹泻、甲型肝炎伤寒,细菌性痢疾) ,接触隔离橙色标志 (破伤风、狂犬病、炭疽) ,严密隔离黄色标志(鼠疫、霍乱、肺性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 ,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 。虫媒隔离。 18.发热:是多种急性传染病共有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 体温上升期:骤然或缓上升。 极期:伤寒 体温下降期:骤然或缓慢下降。 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 弛张热:伤寒缓解期、肾综合征出血热 间歇热:疟疾 回归热:回归热、布鲁菌病 不规则热:流行性感冒、败血症。 19.出诊时间:水、猩、花、麻、斑、伤 第二章 一、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传染性极强,预后大多获 终身免疫。好发冬春季。 1.病原学:麻疹病毒体外抵抗力弱,对热值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日光照射或在流通空气 中 20 到 30 分钟即失去致病力。56℃,30 分钟即可灭活,但在低温下能长期存活。 2.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性2 到 5 天。前驱期传染性最强,出疹逐渐减弱。 3.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4.潜伏期 6 到 21 天,平均十天左右。 前驱期(出疹前期) :中度以上发热为首发症状,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存的2 到 3 天, 90%以上患者在双侧第二磨牙对面黏膜上出现0 到1 毫米针尖样大小的灰白点, 周围有红晕, 称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是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 出疹期,3 到 4 天:发病3 到 4 天后,开始出现典型性皮疹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逐级,前 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及足底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 到 5 纳米 之间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 每期约三天。 (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总期约9 到 12 天。 并发症: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占麻疹患者死亡原因的90%以上。 5.护理措施。 隔离措施,呼吸道严格隔离。室温 18 到 22 度,湿度 50%到 60%。隔离至出疹后五天, 有并发症隔离至出疹后十天。 忌用冷敷及酒精擦浴。 二、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传染水痘,为原发 感染好发儿童。人是唯一宿主。 不耐热,不耐酸,不能在痂皮中存活,对此外相和消毒剂均 敏感。 1.传染源,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 1 到 2 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具有传染性。前 驱期和出疹早期传染性最强。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冬春季为高发期。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3.典型临床表现。 出疹期水痘皮疱疹, 向心性分布,首先出现于躯干和头部以后, 逐渐延及面部及四肢。 一般水痘皮疹经过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个阶段。多形态性发展,俗称四世同堂 。 疱疹薄壁易破。 4.治疗要点。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搔抓疱疹处。皮肤瘙痒者可用含0.25%瓶片的炉甘石洗 剂局部涂擦。破裂后可涂甲紫或抗生素软膏。 抗病毒治疗首选阿昔洛韦。疗程 7 到 10 天。 5.护理措施 隔离措施呼吸道隔离患者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 7 日。饮食护理给清淡易消 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和半流质饮食。 6.用药护理:首选阿昔洛韦,水痘患者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水痘患者禁用水杨酸类药物退烧。 切忌使用氟轻松皮炎平等含有皮质激素的软膏。 易患儿童可接种水痘病毒减毒活疫苗。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孕妇等, 有接触时可在 72 小时内肌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 三、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腮腺非化脓性, 肿胀疼痛。儿童和青少年春冬季高发。持久免疫力 1.病原学腮腺炎病毒,抵抗力弱,甲醛紫外线和56℃温度即可灭活。在 4 度能存活数天。 2.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后三天传染性最强 3.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直接传播 4.腮腺炎实质上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疾病 5.典型表现。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乏力,纳差等前驱期。 起病 1 到 2 天后出现耳部疼痛,腮腺逐渐 肿大,体温可上升至 40℃。 局部症状,以身相肿大为特征性症状,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发展,边 缘不清楚,局部皮肤发亮,有轻度触痛和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不发红。 6.并发症。 脑膜炎:多见儿童。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分上腹疼痛,有压痛) 7.治疗要点: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为支持对症治疗。 8.护理措施。 隔离措施,呼吸道严格隔离,隔离期自发病开始到腮腺肿大完全消失为止。 腮腺炎患者 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三天为止,有接触史的易感染者医学观察三周。 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进食酸性食物,防止 腮腺肿大疼痛加剧。 用药护理:遵医嘱,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伟林疗程 5 到 7 天。 9.健康指导。无并发症的患者,可在家中进行隔离治疗。 四、病毒性肝炎:肝炎性病毒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全身传染病。 1.病原学。 甲型肝炎病毒 HAV。感染后早期产生 I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