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学设计2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学设计《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学设计 编者:王珍邓祺祥审稿:孙为民高晓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委婉语。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传统的一些文化。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了解说话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婉言”说话的场合、作用、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同义词,或用一句话、一段话表达委婉的语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交流学习,梳理探究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一、导语设计 利用一封语言表达有毛病的请柬引入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王孝椿准备在饭店为爸爸过七十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来一 起吃饭,为此写了一份请柬,请将不得体的地方改正过来。 老叔: 定于 6 月 16 日中午十二点在阳光饭店,我为我老爸开一个生日派对,你们荣 幸被邀参加,务必前来,o k! 椿 6 月 8 日 说话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儿。设想如果人不会说话,社会将变成一个无法 沟通的世界;正因为有了语言,世界才变得生气勃勃。简单地讲,说话既是一件 容易得不能再容易的事,又是一件比登天还难得的活儿。说容易, 是因为除哑巴 外大家都会说;说难,是因为在说话的过程中有许多的讲究,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 交际中说话时要注意的称谓语、禁忌语和委婉语。 二、称谓语二、称谓语 1、什么是称谓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 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 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2、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1) .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 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 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 舅; 同辈:哥、 妹、 堂弟),父系或母系(姑、 姨),直系或傍系(孙、 侄孙),年龄的大小(叔、 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姐、嫂子、姐夫)。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 长与年幼、 男性与女性、 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其语义功能之细密、 描述之精确,令人叹为观止。 (2)社交称谓 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 习俗。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 “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如石班长、张助 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 所有的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 所有的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 所有的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 等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敬语和谦语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 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 的词和词组。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家人为“家 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对他人的 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 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 人际态度。 3、总结规律 A。 “家大舍小令外人” 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 ,如家父(家严) 、家母(家 慈) 、家叔、家兄等; 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 ,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舍,舍 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B。另外还可用“犬子” 、 “小女” “足下”等表示谦逊。 4、年龄称谓趣谈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 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2~3 岁——孩提;女孩 7 岁——髫年; 男孩 8 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 岁以下——黄口; 13~15 岁——舞勺之年;15~20 岁——舞象之年;12 岁(女)——金钗之年; 13 岁(女)——豆蔻年华,15 岁(女)——及笄之年16 岁(女)——破瓜 年华、碧玉年华; 20 岁(女)——桃李年华;24 岁(女)花信年华;出嫁女子——梅之年; 至 30 岁(女)——半老徐娘;20 岁(男)——弱冠;30 岁(男)——而立 之年; 40 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 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 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 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 岁——杖朝之年;80~90 岁——耄耋之年;90 岁鲐背之年;100 岁——期 颐。 5、练习:请选出以下各项中交际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 ( C) A、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B、这是令尊拙作,请赐教。 C、舍弟好使性子,还望多包涵。 D、我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三、禁忌语 1、什么是禁忌语?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 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 2、日常交谈中需要避讳的内容一般有: (1)生理上的缺陷。 诸如耳聋,眼瞎,脸麻,背驼,腿短,五官违常,肥瘦失宜。如果彼此不是 那么亲密无间,或对方不够开朗大度, 说话时对上述种种都应当避开,不得已时 只好采取间接表达方式。 (2)家庭不幸。 像亲属死亡,父母离异,婆媳不和,父子关系紧张,子女品德不端,晚年膝 下茺凉, 身有难言这隐, 患上不治之症, 不是当事人主动提及, 则不宜贸然询问。 (3)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短处,学业能力上的不足,种种不够体面的经 历和现状,这些也都是不希望他人碰撞的敏感神经。 (4)特定的风俗习惯。 回族人忌食猪肉,当然也不不喜欢人家说猪。西方人的一般不高兴别人打听 自己的年龄、工资收入。 不少农村忌讳逢年过节时有人上门讨债,遇有喜庆怕人 家说不吉利的话。不知道这些,就会在无意中惹人不高兴。 3、讲话要注意避讳,早已成为人们的注意问题了。再探讨一下讲求避讳的 具体方法,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1)改换说法,寻找替代。 对跛子讲客气,要说“你腿不方便,请先走! ”对聋子表示照顾,说就讲“你 耳背,请往前坐! ”老张长得胖,这是生得“富态” ,老李长得瘦,这是长得“精 干” ,受伤流血是“挂了花” ,为终老准备的棺木是“寿材” 。 (2)注意语言环境,以防产生反感。 如你亲人做错了事,关起门来怎么批评也不要紧,当着外人,你把他(她) 数落了一通,这面子往哪儿放?有几个不避讳的! (3)注意语言对象,以免出现误会。一个谙熟外文人的人,在几个不通外 文人面前,大谈掌握外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