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心理健康
校本心理培训 认识心理健康 课前谈话: 说到心理健康,首先想跟大家聊一聊,大家觉得什么 样为心理健康?什么样为心理不健康?什么情况下需要去 接受心理咨询或者治疗呢? 一、什么为心理健康? 1、 对心理问题认识的误区 心理问题并不等同于精神病,也就是说,需要接受心 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的人并不能说人家精神有问题。 2、 讲解心理健康的范畴 心理状态首先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也就是心 理异常。在心理正常的情况之下又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 不健康。心理咨询只是针对那些心理正常中的心理不健康 人群,而心理不正常属于精神科医师的范畴。 那如何区分一个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有三条标准: (一)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 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例 如:1、过中秋节了,一个人在大白天非要说自己看见嫦娥 了,而客观世界中,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就可以认 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2、再比如,一个人的心理冲突与 实际处境不相符合,并且长期持续,无法自拔,就比如前 几年报道的一个女孩喜欢刘德华,后来发展到非要想跟人 家结婚,而且一直这样,甚至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刘德华, 这样的行为我们就认定为不正常,她就产生了神经症性的 问题,需要精神科医师进行治疗,而不是进行心理咨询就 能解决的问题。在心理学上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 神是否正常的指标。 (二)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的精神活动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是它 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与情感 和表达是相统一的。例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 事,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眉飞色舞,开心地和别人分享 自己的感受,这是正常的反映;相反,如果一个人遇到一 件开心的事却用低沉的语调跟别人述说,或者对痛苦的事 做出极其快乐的反应,我们就说这个人的心理过程失去了 协调一致性,成为异常状态。(例如突然发钱啦)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 格心理特征。也就是一个人的性格,性格一旦形成,就会 相对稳定。那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 的个性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这个人的心理 活动出现异常。例如:一个花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 土,而且是持续性的,偶尔一次可不这样判断。再比如 说。像我这种大大咧咧,爱说爱笑的一类人,突然见谁都 不说话了,变得很冷漠,那也是不正常的一种表现。 我们在了解了如何区分心理正常和不正常的基础上, 再来看心理问题,它属于心理正常范围内的不健康范畴, 那什么情况又属于心理不健康行为呢?它主要表现在一般 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下面我们接着来了解一下这方 面知识,顺便也可以自我关注一下,以后不知道自己心理 是不是有问题呢,可以自己先判断一下。 3、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 (1)由于现实生活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 (如厌烦、后悔、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者持续两个月 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在理智控制下,行为不失态,维持基本 正常生活,但效率有所下降。 (4)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没有 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 (1)由于现实生活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痛苦情绪 (如悔恨、恼怒、悲哀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会暂时失去理智控制,对生活、工作和 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 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已经泛 化。 二、 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老师方面 1、促进家庭生活和谐幸福。 2、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 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 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 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 生的喜爱,在教学中他们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 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互动,努力去克服学习过 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有所创新,取得理想的学习 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 3、 影响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 赅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赞美、欣赏等正面态度多于 厌恶、憎恨、歧视等反面态度;对学生以诚相待、关爱有 加。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 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 方面起到了楷模作用。教师的这种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不 是靠说教灌输给学生,而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 生,内化积淀为学生固有的品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 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相 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粗暴、没有爱心;对学生的 教育敷衍了事,无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思想狭隘,斤斤 计较,胸无大志,遇困难退缩,见荣誉就争。面对这样的 教师,学生们也会去争名夺利,忘记了做人的坦诚。由此 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之 大。 4、 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 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 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情绪 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教师情绪的好坏会通过他的言行、举 止反映出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 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 “由于情绪 不稳定的教师对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该让他们留在学 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 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薄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 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 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这说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 生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持有乐 观、积极的心态,能克制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决不迁怒 于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对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 静处理。教师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了学生,为学生的学 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胸襟宽广、热爱生活、 遇事不惊、处世豁达,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5、 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健全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 现。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 对待学生,以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 和蔼、真诚的语言解决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时时处处使 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这对培 养学生的无私、互助、诚挚、谦虚、大度、顽强等优良品 质起着重要作用。 (二)学生方面 1、教会学生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情 绪。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远大的 志向。 3、要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消除学习的心理 障碍。 4、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焦虑的作用,恰当地调节自己的焦 虑程度或焦虑水平,学会消除过度焦虑的方法。 5、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掌握良好学习的策略。 (三)学校方面 列举石家庄第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