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教学设计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草莓》教学设计 《草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的联想和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象征手法。 2、体味生命在时间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深刻哲理,珍惜过往,正视未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体味生活中“变”的人生况味。(重点) 2、理解不同时节的“草莓”的象征含义和联想的运用。(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课前让学生自行查阅解决有关文学知识,如作者、体裁等。课上先理清全文思路(或构思),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2、通过问题设置带动学生通读全文,把思路,进而体会全文联想的巧妙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草莓》这个题目,同学看看可以写一些什么类型的? 可能有同学会认为《草莓》是托物言志的散文,或是赞美“草莓”的咏物散文,或是单纯的一篇说明性…… 伊瓦什凯维奇的这篇题为“草莓”,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作者通过这篇主要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 明确:“草莓”只是引起作者情感波澜的触媒,作者的意图是借“草莓”这一自然界的变化,阐明对人生的变化的感悟。 二、整体探究主旨 学生通过复读思考,自由讨论。 明确:1、自然与社会都处在无时不在的“变”的过程中。“不变”是错觉,“变”是必定。对青春易老,岁月易逝有赶上悲叹。(表层) 2、通过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风景,写出时间给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态。作者有对时间流逝的慨叹,更有对生命在时间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喜悦,珍惜过往,正视未来,是作者寄寓的生活哲理。(深层) 围绕问题,品读课文 1、问题:一颗普通的草莓怎样引发作者想到自然的变化,再由自然的变化想到人生的变化?(思路探究) (提示:也就是说,它们有着某些共同之处和联系,可联系文本解读。) 2、问题:为什么以“草莓”为题?六月草莓与九月草莓的象征含义是什么?(主旨把握) 3、问题:开篇为什么不从草莓起头,而渲染“夏意正浓”?结语的作用(表达效果)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表达效果示例) …… 1、明确:这是一颗晚熟的草莓,在它身上融合着“不变”与“变”的因子,“不变”是因为它带有六月的香甜芬芳,“变”是因为它拥有九月的成熟,与“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已有所不同; 由草莓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自然中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抓住树木、太阳、天空、空气、鸟儿以及人们的欢笑,“但”字突现自然界的“不变”与“变”;由自然界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象征着人生命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春季和秋季,由此想到人生的“不变”与“变”:“不变”的爱好、思想、感情等美好的时间和回忆,“变”的是与“青春时代”不同的空气、时间以及时间给予的不同的人生——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情感、思虑、生活、经验、信仰和理性。作者通过这种联想,领悟到“变”是一种永恒,对过去应该珍视,但更要正视未来,因为生命成长的希望在前面。 2、明确:最后一层意思:六月的气息“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香味浓郁的六月草莓象征着生气蓬勃的青春时代,寄予着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成熟的九月草莓象征一种日益丰富成熟的人生,它失去了以往的一些外在香味,但含在嘴里让人越品尝越有味道。 3、明确:开篇“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给人以“不变”的幻觉,其实从秋天的成熟也暗示了“变”,暗示大地每时每刻都在更新。与下面意外的发现“晚熟的硕大草莓”的“变”形成回转的笔锋 在结构布局上,结尾的设置给人一种节奏感,尺水兴波,对景物特征的细微描写增添诗情画意之美,回味寄寓的生活的哲理——生命之“变”会给人带来不安,但唯有“变”才能让人生丰富,让生命成熟,让馨香不随时间流逝而永葆。珍视过去,正视未来吧。 四、老师结尾点评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我想起《匆匆》里的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杨柳枯了候,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慧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草莓》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究、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关键: 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等。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教学中培育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积极心态,是他们通过思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也是老师需努力和强化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6÷818÷821÷8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 2、假如把板演的数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 3、探究试商的方法:(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2)指名回答,板书:55÷8师过渡语:面对要分的数目比较大,当我们再实行一次一次的分,继续利用学 具来分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那怎么办呢?(3)先引导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4)小组讨论:怎么推断估量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55,又比55小。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6。列式55÷8=6(个)……7个。 (6)启发学生思考:假如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沟通,使学生认识假如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量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沟通,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引导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除数与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二乘,商和除数相乘。三减,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四比余数比除数小。 4、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P5“试一试”。()×8<447×()<549×()<62 ()×6<40()×4<305×()<48(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1、P6“练一练”的~5题。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