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汉口路
玩味汉口路 汉口路的气场不可名状,气质深不可测。 汉口路街景 李铭珅 摄 每次去汉口路,只要时间许可,我总会去申报馆大楼坐坐,喝杯桂花拿铁,吃块巧克力熔岩蛋糕,心里会非常柔软,似能感到曾外祖父儒雅温煦的气息。 我的曾外祖父凌树焘(1880—1956),浙江富阳人,曾历任上海市立西城小学(后改名为蓬莱路第二小学)首任校长、上海南洋商业专门学校监学等,协助刘文渊、许铸成创办上海青年书画会。1927年受史量才聘请,加入申报馆务管理团队,直至1942年容休。出版有《翰雪楼画评》等著作,书工魏碑。曾外祖父即使到了晚年,还是妥妥的型男,不仅在于貌,更在于气。他在汉口路工作了整整15年。 上海汉口路曾是全国报业中心。汉口路309号是申报馆,著名的《申报》创刊于此。对面300号则是解放日报大厦。山东路是汉口路上的一条狭窄枝杈,当时叫望平街,短短二百余米,在这片弹丸之地,曾有十四五家报馆。1916年中国报业泰斗史量才斥资70多万银两在汉口路望平街转角,推倒旧房舍建造起一栋拥有100余间房间的五层大楼:申报馆大楼。这幢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的建筑也成为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申报》也成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这片报馆麋集的地区也曾活跃着大量中小型食肆,每天凌晨出没着许多通宵编稿排版的各报馆编辑记者和校对员。一壶善酿佐以豆腐干、荷包蛋、花生米便可醺然。席间大家交换信息,分享情绪,然后踏着醉步各自散去。 狭窄的上海汉口路不仅是报业街,还是海关街、金融街,满满的历史、墨香与传奇。长度仅1500米左右,因信息量巨大而显得既深且长,波澜壮阔,风云诡谲。她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连接外滩与人民广场。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黄浦江畔开辟了英租界。清朝江海北关所在马路被命名为海关路。1865年,海关路更名为汉口路,至今已有157年。 工部局大楼 杨建正 摄 在汉口路,有1927年落成的海关大楼,有1908年竣工的中国第一家中央银行大清银行旧址,1912年中国银行在此宣告成立;有中南银行大楼、四行储蓄会大楼、原浙江第一商业银行、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汉口路193号是原公共租界工部局,这栋大楼见证了上海各个历史交替的时刻。1949年5月28日,陈毅市长和国民政府最后一任上海代市长赵祖康在此举行了新旧上海市政府移交仪式。可以说,汉口路的许多建筑,都见证了中国的觉醒和力量。 曾看过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一家历史悠久的酒店让男主人公回到七十年前,重温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第一次踏入坐落于汉口路740号的扬子饭店时,我下意识想起这部电影,甚至脑海里还回荡起了电影插曲,这种感受奇妙而走心。1933年开业的扬子饭店是一朵时间的玫瑰,她是上海建筑遗产级历史酒店,凭借欧洲三十年代装饰艺术风格蜚声全球。曾被誉为“远东第三大饭店”,毗邻邬达克设计的远东著名教堂沐恩堂。阮玲玉、胡蝶、周璇、姚莉、徐来等明星都与之有着深刻的联系。这里有太多宝藏和传奇,作为古董级酒店,她玲珑秀美,不会轻易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像掌纹一样深藏起来,在被烙印进钢窗的纹饰、楼梯的扶手、沙发的材质、阳台的风格、前女掌门人微妙的刘海弧度中惊鸿一瞥……每一道印记都是海派遗风的伏藏品。 扬子饭店 周馨 摄 二战结束前的上海是全球情报人员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是远东第一情报之都。多方势力盘桓牵制,进行着合作与争斗,是全球政治风云的小镜像。而当年行政机构、报馆、洋行、饭店、舞厅、文人学者、革命志士、明星富商、情报人员、各路洋人、基督教徒云集的汉口路,也是谍海风云的真实发生地、场景地: 中共历史上唯一的五重间谍袁殊是比谍战剧男主人公更为传奇的“伪装者”,曾活跃于上海文化界与政商界,汉口路绸业银行是他的据点之一;东方旅社则是全国苏维埃区域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期间的中共联络处。 从颜值和知名度来说,汉口路当属魔都的第二梯队。但她的气场不可名状,气质深不可测。各种中西新旧业态比肩,庙堂与江湖貌似融合,本土与国际仅一步之遥。既有大闸蟹的鲜腴,也有埃塞俄比亚豆子烘焙出的咖啡香。机关、银行、酒店、报社、教堂、商厦、民居、玉器行、珠宝店、茶馆、瑜伽馆、各种小型食肆、深夜食堂、便利店、烟纸店、武馆、中医馆、中古店等云集。周边阡陌密布,高低错落。纹理凹凸不平,纵横捭阖,值得细细揣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