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
,. 根据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 可用于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有:一、利用死后尸体化学变化推断 死亡时间;二、利用胃肠道食物的消化程度及移位情况推断最后一次 进餐时间;三、根据膀胱内尿液的多少推断死亡时间;四、根据蝇蛆 的生活史推断死亡时间;五、利用植物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六、 根据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等。 尸体现象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早期尸体现象有: 1、超生反应;2、肌肉松弛;3、角膜混浊;4、皮革样化;5、尸冷; 6、尸斑;7、尸僵与尸体痉挛;8、自溶。晚期尸体现象可分为毁坏 型和保存型两类。毁坏型尸体现象主要是尸体腐败和白骨化,腐败在 发展变化中可出现尸臭、尸绿、腐败静脉网、巨人观、腐败气泡、 “死 后呕吐” “死后分娩(或称棺内分娩) ” ,肝、肾、脾等成为“泡沫器 官” ,以后随软组织的分解消失而使尸体“白骨化” 。 可用于推测死亡时间的尸体现象有:一、超生反应;二、角膜; 三、尸冷;四、尸斑;五、尸僵;六、毁坏型尸体现象;七、保存型 尸体现象。 一、根据超生反应推测死亡时间 超生反应是指机体死亡后组织器官细胞仍保持生命机能,对刺激 仍有一定反应。其种类很多,可用作推测死亡时间的超生反应有(见 表一) : 肌肉的超生反应:人死后 2 小时内,几乎所有肌肉受机械刺激后 均可发生收缩反应,尤以肱二头肌为甚,并且不受环境气温高低的影 ,. 响。 死后皮下出血:在进行机械刺激试验过程中,被打击的部位可形 成皮下出血斑。其出现率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 瞳孔的超生反应:人死后在一定时间内,眼内滴入或注入药物, 可引起瞳孔反应。 超生反应与死亡时间的说明 超生反应种类 反应 死亡时间 肌肉的超生反应 多半只能引起打击处肌肉收缩 死亡 2 小时后 一般即不再发生明显的肌肉收缩 死亡超过5小时 死后皮下出血 被打击的部位可形成皮下出血斑 随死后时间的 延长而迅速下 降 瞳孔的超生反应 在结膜囊内滴入依色林或阿托品 等药物,可发生相应的缩瞳或散 瞳反应 死后 4 小时 在结膜囊内滴入依色林或阿托品 等药物,仍可是阳性反应。 死后 20 小时 汗腺的超生反应 汗腺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 作用下可有发汗反应 死后 30 小时内 (表一) 二、根据角膜推测死亡时间 在正常生活状态下,人的角膜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皱褶。人死 ,. 后,角膜透明度逐渐减低,混浊,呈灰白色,最后完全不能透视瞳孔 的征象,称为角膜混浊。根据角膜混浊程度可推测死后经过时间。角 膜混浊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见表二) 角膜变化与死亡时间 角膜变化 死亡时间 角膜上可出现白色小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 死后 5h~6h 呈轻度混浊,可透视瞳孔; 死后 6h~12h 混浊加重,角膜混浊呈云雾状,中度混浊,半 透明,尚可透视瞳孔; 死后 15h~24h 角膜高度混浊,不能透视瞳孔。 48 小时或更长时间 (表二) 在寒冷的环境中,尸体存放 48 小时角膜仍可清晰透明,但角膜 如有冻结则变混浊。 三、根据尸冷推测死亡时间 人死后,因尸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尸体温度逐渐降低的现 象。体表热的散发以辐射、对流、蒸发来完成。尸体温度的下降有一 定的规律性,故根据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可推断死后经过时间。 尸冷的测量方法:通常以测量直肠温度为标准尸温。测量时温度 计应插入肛门 6-7cm。每小时测量一次。 成人尸体在 16-18℃室温下, 死后 10 小时内平均每小时尸温下降 1℃左右; 10 小时后尸温下降变慢,平均每小时下降 0.5℃;24 小时 后,尸温与环境温度相同。 (见表三) ,. 成人尸体在 16-18℃室温下尸体直肠温度变化幅度 体温变化幅度 死亡时间 平均每小时尸温下降 1℃左右 死后 10 小时内 平均每小时下降 0.5℃ 死后 10 小时后 尸温与环境温度相同 死后 24 小时后 (表三) 死后经过时间=37℃-直肠温度/0.83×系数 公式中的系数,春秋季节为 1;夏季为 1.4;冬季为 0.7。 影响尸冷速度的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通风、 停尸物导热性。 (2)个体差异及衣着情况:肥胖、青壮年男性及衣着 多者尸冷较慢。小儿尸冷较成人快。 (3)死因:猝死、CO 中毒、机 械性窒息、痉挛性疾病死亡者,尸冷慢;慢性消耗性疾病与大失血死 亡,溺死、冻死者,尸冷快。 四、根据尸斑推测死亡时间 尸斑指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管内的血液基于本身的重力下沉, 坠积于尸体的低下未受压部位并透过皮肤显示有色斑块。 尸斑是早期 尸体现象之一。死后 1-3 小时开始出现。初起色浅淡,面积小,压之 退色,以后逐渐扩大,且融合成片,边缘不清,呈云雾状,暗红色或 暗紫红色。根据尸斑的发展和移动性,一般分为三期,坠积期、扩散 期、浸润期。 (见表四) 死亡时间与尸斑的特点 尸斑时期 尸斑特点 死亡 ,. 时间 坠积期 ① 指压褪色,解除压力后又可恢复原色; ② 变动尸体位置, 尸斑可转移, 即在变位后尸体 的低下未受压部位可出现新的尸斑,原尸斑可逐 渐消失; ③ 切开尸斑处皮肤可见血液从血管内流出, 用纱 布易擦掉。(此法可与皮下出血鉴别); ④ 组织学特点为局部皮肤真皮与皮下毛细血管 高度扩张充满血液, 血细胞外形完整, 相互紧靠。 死后 12h 内 扩散期 ① 指压尸斑部分褪色; ② 改变尸体位置, 原尸斑不消褪, 可有浅淡新尸 斑形成; ③ 切开尸斑处皮肤, 组织间隙有浅黄色或红色液 体流出,纱布不易抹去; ④ 病理组织切片检查, 可见血管腔内红细胞破碎 或均质状物, HE 染色呈橘红色; 血管壁与血管周 围组织也染成同样颜色。 死后 12h- 24h 浸润期 ① 尸斑固定,指压不褪色; ② 改变尸体位置,无新尸斑形成; ③ 切开尸斑处皮肤切面无血液流出, 组织呈紫红 色; ④ 组织学检查见血管周围组织呈红色, 真皮亦染 死后 24h- 腐败 ,. 为红色;有时可见菌落形成。 (表四) 五、根据尸僵推测死亡时间 尸僵是指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 态。尸僵一般于死后 1h—3h 出现,尸僵发展的顺序有下行型、上行 型和异行型。下行型最为常见。 (见表五) 死亡时间与尸僵出现部位 死亡时间 尸僵出现部位 2--3h 下颌、项 5--6h 下颌、项、肩、肘 下肢弱 7--8h 下颌、项、肩、肘、股、膝 指、趾弱 10--12h 下颌、项、肩、肘、股、膝、手、指 足、趾弱 12--24h 下颌、项、肩、肘、股、膝、手、指、足、趾 全身最强 24--30h 开始缓解 30--40h 股、膝、足、趾 下颌、上肢弱 48h 下肢弱 48h 全部缓解 (表五) 尸僵存在的时间: 夏季 36h~48h,冬季 72h 或更久, 之后开始缓解, 完全缓解则在死后 3~7 天。 影响尸僵的因素:(1)外界环境:温度高则尸僵出现早,消失也 ,. 早;反之,则尸僵出现迟,消失也迟。水分多,湿度大的环境中,尸 僵发生缓慢;(2)个体差异:肌肉发达的健康人尸僵出现较缓而程度 强,持续时间也长;男性尸僵一般比女性明显;老人、小儿尸僵出现 较早而程度弱,持续时间也短;(3)死因:死前肌肉有痉挛者,如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