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师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教师德育教育心得体会高中地理教师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德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 势在必得;德育渗透的实践途径;高中地理虽然不像初中地理那样有 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只要我们在头脑中始终有情感、态度、价 值观教育这一意识,善挖掘、巧设计,许多教材元素中都可以找到适 合的切入点;进行讲述。其中包括: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实现地理 教育价值目标要求、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中蕴含丰 富的素材、生活实践中可得多彩的案例、适时渗透润物无声、深入挖 掘巧设案例、亲身体验自我教育、抓住机会大力推进等,具体材料详 见: 一.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 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理课可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 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 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较重要的有二: 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其二是要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如 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 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 2016 1 1 / 7 7 的形成了, 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 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养成求真、求 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 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 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 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二.德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势在必得 1.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素材 新教材强调基础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观念和观点的教育以及学生 能力的培养,其次,强调地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地理教学中 体现人文精神。 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 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国情教育素材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 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较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 情感。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而这恰恰是贯 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 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有陆地自然资 2016 2 2 / 7 7 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 环境问题、工业、农业、交通、 城市化、人口、国土整治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 巧妙设计就能够让学生既了解我国国情的优势: 辽阔的国土、壮丽的 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同时,又 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 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均 资源少、 资源浪费严重, 经济发展不平衡、 环境问题突出等国情劣势, 从而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又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的教育素材 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 发展观教育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载体。 例如物质 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 、 “大气的物质组成” 等;运动观,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 、 “大气的运动” 、 “海水的 运动” 、 “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联系观,涉及的内容有“日、月、 地三者的关系”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 “全 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等; 发展观, 涉及的内容有 “天体演化” 、 “全球气候变化” 、 “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 “城市聚落的形 成” 、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 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点,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 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生活实践中可得多彩的案例 “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 个重要理念。而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我们身边蕴藏 2016 3 3 / 7 7 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 就以我们生活的北京为例, 北京的 水资源现状与问题、北京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北京的工业发展与 变迁、北京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问题、北京的 城市化及其问题、北京的城市规划的变迁、北京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 题、北京的气候变化、北京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等等,这些我们每 天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与我们所学的地理课程有着密切联系, 都可以 成为我们学习地理的真实案例,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扩大,在地球上, 我们所听到、 看到和所发生的事只要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关都可以 成为我们学习地理、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动、形象、真 实、有说服力。 三.德育渗透的实践途径 1.适时渗透润物无声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让学生 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 容易忽略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 透有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几句简单 的话就可以水到渠成。 比如在讲授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 成的影响后,我概括了这样一句话: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带来了不 同季节海陆的气压差异,而气压的差异又导致了风向的变化, 形成了 季风环流,从而构成了季风气候。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雄辩证明世界 万物是普遍联系的, 也希望大家能够用联系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大气 运动与气候形成之间的关系。 ”这样既让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 来认识具体的地理问题, 又教给学生一种挖掘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学习 2016 4 4 / 7 7 方法, 可谓一举两得。 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 同生产、 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 是智能 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2.深入挖掘巧设案例 高中地理教材侧重于对地理基本原理的阐述,有些原理过于抽象, 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为这些基本原理找到合适的案例载体, 并将 资源观、环境观、 发展观融入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在 《城市规划》一节的教学时,如果单纯就书本讲理论,学生听起来空 洞、乏味。在认真挖掘教材之后,我引入了北京城市规划的变迁这一 案例, 将北京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历史过程、 北京工业区 (特别是首钢) 的搬迁、 解决北京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等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事作为一 个个子案例逐一分析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北京“摊大饼”式的城 市布局到“一轴两带多中心”城市布局规划变迁的意义所在,这样的 教学设计不仅让书本上的理论鲜明而具体, 而且,在案例的讨论过程 中融入了环境观、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