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
孔子因材施教孔子因材施教 原文原文: : 子路问子路问: :“闻斯行诸“闻斯行诸? ?”子曰”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 行之行之? ?”冉有问”冉有问: :“闻斯行诸“闻斯行诸? ?”子曰”子曰: :“闻斯行之。“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公西华曰: : “由也问,“由也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有父兄在’ ; ;求也问闻斯行诸,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赤也惑,敢问。 ”子曰”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求也退,故进之; ; 由也兼人,故退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译文:译文: 子路问孔子:子路问孔子: “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 “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冉有也来问:冉有也来问: “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 “应“应 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公西华问道:”公西华问道: “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 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 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 ”孔子说:”孔子说: “冉有为人懦“冉有为人懦 弱,弱, 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 子路武勇过人,子路武勇过人, 所以我让他谦退。所以我让他谦退。 ”” 字词解释字词解释: : 斯:那,指鼓励的话。诸:放在句中,解释为“之于”斯:那,指鼓励的话。诸:放在句中,解释为“之于”。。 如之何:怎么可以如之何:怎么可以 。也:是否。兼人:好勇过人。敢问:。也:是否。兼人:好勇过人。敢问: 冒昧地问。冒昧地问。敢:敢:表敬副词。表敬副词。由:由:指子路。指子路。赤:赤:即公西华本人。即公西华本人。 求:即冉有。退:指做事缩手缩脚。求:即冉有。退:指做事缩手缩脚。 1 概述概述: : 因材施教的故事好像与我们学习为人处事关系不大,实因材施教的故事好像与我们学习为人处事关系不大,实 则不然,只有老师对每个人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因材施教,则不然,只有老师对每个人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因材施教, 才能让我们各尽其材,才能让我们各尽其材, 有所进步。有所进步。 所以这不仅是老师的责任,所以这不仅是老师的责任, 也是要求进步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要按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也是要求进步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要按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获,获得进步。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获,获得进步。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 冉有的懦弱在《论语》中也记载,冉有曾在权臣季氏的冉有的懦弱在《论语》中也记载,冉有曾在权臣季氏的 手下做事,季氏为人聚敛暴虐,作为孔子的弟子冉有,明知手下做事,季氏为人聚敛暴虐,作为孔子的弟子冉有,明知 道这样做不对,不但不敢去劝上司季氏,反而顺从季氏的意道这样做不对,不但不敢去劝上司季氏,反而顺从季氏的意 愿,愿, 为他为他 “聚敛而附益之”“聚敛而附益之” ,, 气得孔子大骂冉有气得孔子大骂冉有 “非吾徒也”“非吾徒也” !! 并发动学生并发动学生 “鸣鼓而攻之”“鸣鼓而攻之” !! 如果冉有能够听从孔子的教导,如果冉有能够听从孔子的教导, 坚持仁义之道,那就不会做出助纣为虐的事来了。坚持仁义之道,那就不会做出助纣为虐的事来了。 一、基础一、基础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其基础就是对学生 的充分了解。的充分了解。 孔子说: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患不知人也。 ((”” 《论语·学而》《论语·学而》 )) 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 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 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才能因 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 施教”呢?施教”呢? 2 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在实践中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在实践中 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甚少是备学生,不了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甚少是备学生,不了 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至于哪些学生能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至于哪些学生能 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师不去考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师不去考 虑。虑。 那么,如何“备学生”呢?孔子的方法大致有二:那么,如何“备学生”呢?孔子的方法大致有二: 第一,是“听其言”第一,是“听其言” 。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为。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为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而“听其言”。而“听其言” ,一是被动地听,二,一是被动地听,二 是主动地与学生交谈。被动地听,这在孔子的教学过程中不是主动地与学生交谈。被动地听,这在孔子的教学过程中不 胜枚举,故略而不论。主动地和学生促膝谈心,以便更深入胜枚举,故略而不论。主动地和学生促膝谈心,以便更深入 地了解他们,这在《论语》中也不乏其例:地了解他们,这在《论语》中也不乏其例: 颜渊、季路侍。子曰: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尔志?”子路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愿车“愿车 马、马、 衣轻裘,衣轻裘,与朋友共。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敝之而无憾。 ”” 颜渊曰:颜渊曰: “愿无伐善,“愿无伐善, 无施劳。无施劳。 ”子路曰:”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愿闻子之志。 ”子曰:”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老者安之,朋友 信之,少者怀之。信之,少者怀之。 ”” (( 《论语·公冶长》《论语·公冶长》 )) 特别是《侍坐》特别是《侍坐》 ,就是召集学生进行集体谈话,类似我,就是召集学生进行集体谈话,类似我 们现在的座谈会。们现在的座谈会。 第二,是“观其行”第二,是“观其行” 。也就是把学生的一举一动置于教。也就是把学生的一举一动置于教 师的视野之下,全面细致地观察其行动,如孔子所言:师的视野之下,全面细致地观察其行动,如孔子所言:“视“视 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 (( 《论语·为政》《论语·为政》 ))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 “益者与?”子曰:“益者与?”子曰: “吾见其“吾见其 居于位也,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欲速成者也。 ”” 3 (( 《论语·宪问》《论语·宪问》 )) 当阙党有个儿童来向孔子传信时,有人问孔子这个孩子当阙党有个儿童来向孔子传信时,有人问孔子这个孩子 是否是一个要求上进的人。是否是一个要求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