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中医基础理论 2017 年 8 月 1 日 传统医学师承学习笔记 第 1 页 经 络 细目一 经络学说概述 1.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 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 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①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中医基础理论 2017 年 8 月 1 日 传统医学师承学习笔记 第 2 页 ②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③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太阳经行于面 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后头部。 总的来说是 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2)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但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 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 (3)躯干部的分布 阳明经腹面,太阳经背面,少阳经侧面,足三阴经腹面。 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是: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中医基础理论 2017 年 8 月 1 日 传统医学师承学习笔记 第 3 页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 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 (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奇经八脉”。 2.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1)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督脉——“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 脉之海”) 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于廉泉喉结上舌骨下、天突); 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 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 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 (2)调节十二经脉中的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 (3)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中医基础理论 2017 年 8 月 1 日 传统医学师承学习笔记 第 4 页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 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机能 督脉 (1)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 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分支 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分支 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 部中央。 (2)基本机能 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 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与脑、髓和肾的机能有关。 任脉 (1)循行部位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 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 中医基础理论 2017 年 8 月 1 日 传统医学师承学习笔记 第 5 页 (2)基本功能 任,有担任、妊养之义,故又通“妊”。 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养之本, 故“任主胞胎”。 冲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 唇,到目眶下。 分支 1: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 分支 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 分支 3: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 (2)基本功能 冲,有“要冲”的含义。 中医基础理论 2017 年 8 月 1 日 传统医学师承学习笔记 第 6 页 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与女子月经及孕育机能有关:有“血海”之称。 带脉 (1)循行部位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11 肋游离端垂直向下与脐水平相交点),绕身一 周,并在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2)基本功能 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 下陷。 固护保胎、主司带下。 跷脉 基本机能 ①主司下肢运动 ②司眼睑开合 维脉 基本机能:维系全身经脉。 细目四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1)概念:即是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就是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 头部的经脉,是十二经脉中最重要的支脉。由于其与一般经脉不同,但又包括在正经系统之内,所以称之 为别行的正经,简称为“经别” 。 (2)经别的分布特点 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 其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 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一并注入阳经,称为---“合”,共为“六合”。 (3)经别的生理机能 ①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联系; ②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 ③加强了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 中医基础理论 2017 年 8 月 1 日 传统医学师承学习笔记 第 7 页 ④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⑤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机能 (1)概念:别络,亦是从经脉中分出来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别络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 条,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 (2)别络的特点 十二经的别络多从肘、膝以下分出后,多循行于身体浅表部位。 相表里经脉之别络相通,即阳经别络络于阴经别络,阴经别络络于阳经别络。 别络与内脏无固定属络关系。 (3)别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