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述
中医论述题 1. 古文解释:分析题目定义,再结合实际回答 2. 中医的治疗原则:先思考病机是什么,病因是什么,病因是什么,发病部位在什么地方, 在推论治疗原则。 3. 如果是辨证论治:首先考虑可能出现的政治分类,答题顺序先虚实寒热辩证;再脏腑传 变辩证,也可以考虑经气血津液和三焦辨证 1. 痰湿咳嗽有那些主证?如何治疗?临床可见哪些病理演变? 痰湿咳嗽的主证是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谈多易咳,因痰而咳,痰粘腻或稠厚成团色白 或带灰色, 每于早晨或食后为甚, 进甘甜油腻食物复加重。 常兼见胸闷脘痞, 呕恶食少体倦, 舌苔白腻,脉象儒滑。治疗当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 如:苍术 厚朴 杏仁等。一因气不化津,停而为饮,或成痰饮咳嗽,表现为寒饮伏肺证;一 因肺脾气虚,病延及肾,成为“肺气虚寒”的慢性咳嗽或咳喘 2. 哮喘如何与喘证 支饮相鉴别? 哮喘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喘必兼喘,但喘未必见哮。哮指响声言,喉中哮 鸣有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急促困难,是多种肺系疾病的 一个症状。支饮亦可表现为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疾病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为 咳喘,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间歇发作,突然 发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音,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差别。 3. 如何鉴别虚喘与实喘? 实喘多见病程短,起病急,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 虚喘常见病程长,病势缓,时轻时重,遇劳及甚,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 有痰鸣咳嗽,脉微弱或浮大中空。 喘证的治疗原则:实喘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区别寒 热 痰的不同,采用温宣 清 肃 化痰等法;虚喘治在肺肾,尤其以肾为主,治疗应予培补摄纳,针对脏腑病机,采用补 肾 纳肾 益气 养阴等法。虚实夹杂,下虚上实者,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 4. 什么是虚喘“上实下虚证”?试述其病机证治。 所谓喘证的上实下虚是指痰气壅盛于肺,肾元亏损于下的肺实肾虚之喘证 其病机为痰浊壅盛于肺,肺失宣肃,肾气亏损于下,气失摄纳,肺肾同病,邪实正虚。临床 表现为既有喘咳气息,痰多,胸中窒闷等痰气壅肺的症候,又见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 喘甚等肾不纳气的征象。治当化痰降逆,温肾纳气。方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5. 何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如何治疗?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因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 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证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 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舌黄腻,脉滑数。治当清化痰热,和中安神,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6. 治疗哪些胃痛需要掌握“疏肝不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的原则?为什么? 肝气犯胃证胃痛需要掌握上述原则。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使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 痛。治疗中“疏肝即可和胃” 。因此,治疗上首选要疏肝,但发病的关键在于胃失和降,主 脏在胃,故同时要和胃。气滞易化火伤阴, 而理气药多为辛香燥热, 易伤阴液, 使病情迁延, 变生它证。故用药时应选用理气不伤阴之品,如香橼 佛手 绿萼梅等 7. 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胃痛,在病理和证治方面有什么联系? 在病理上,前者因感受外寒,致寒凝气滞,胃失和降,属实;后者因久病失养,劳累过度, 致中阳不振,健运无权,属虚。如寒邪久留或反复发作,易伤脾阳,而转为脾胃虚寒证;脾 胃虚寒者,又最易外感寒邪而表现为虚实夹杂的症。在证候表现方面,二者皆可出现恶冷喜 暖,得温痛减,口干不渴,苔薄白等症。在治疗上,二者皆用温阳散寒的方法。寒邪犯胃证 以散寒止痛,用生姜红糖汤 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健脾,用黄芪建中 汤为主方。 8. 脾胃虚寒证的胃痛如何区别黄芪建中汤和理中? 黄芪建中汤适用于脾虚胃寒证, 症见胃痛隐隐, 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 得食痛减,吐泛清水, 食欲尚好,大便正常,苔净不腻。理中丸适用于中阳不运之脾胃虚寒证,症见因寒邪较甚而 胃痛较剧,甚则呕吐清水,四肢不温,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概言之,二 方皆用于脾胃虚寒证,但前者偏重于胃腑虚寒,而后者偏重于寒邪较重的脾脏虚寒。 9. 胃痛、噎膈与呕吐均可见为阴不足证,其病理表现和治疗原则有何不同? 胃痛之胃阴不足证病机为胃阴亏虚,胃失儒养,气机不利,不通则痛。症见胃脘隐隐灼痛, 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汤加减 噎膈之胃阴不足证,病机为胃津阴亏,食道失于儒养,症见吞咽梗涩疼痛,固体食物难入, 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红干或有裂纹,脉细数或脉弦细。治疗原则为滋阴润燥生津。代表 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呕吐之胃阴不足证病机为胃阴不足,胃失儒养,和降失司,胃气上逆。症见呕吐反复发作, 时作干呕,口燥咽干,似饥不欲食,舌红少津,脉多细数。治以滋养胃阴,降逆止呕。代表 方:麦门冬汤加减 10. 肝气郁结胃痛、呕吐和泄泻,其发病及机制与治疗方法有何区别? 三者虽均可因肝气郁结所致,然其发病机制与治疗有以下不同:肝气郁结,致胃气郁结,不 通则痛,可表现胃痛,治宜疏解理气,和胃止痛,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肝气犯胃,胃失和 降,气逆于上,则表现为呕吐。治宜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方用四七汤加减。肝气乘脾,脾 运不健可导致腹泻,治宜抑肝扶脾,调中止泻,以痛泻药方为主方 11. 试述泄泻的辩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辩寒热虚实:凡病势急骤,脘腑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利者,多属实证;凡病程较长,腹 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多属虚症。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完谷不化,多属寒 湿之证;粪便黄褐,味臭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湿热症。久泻迁延不愈,倦怠乏 力, 稍有饮食不当或劳倦过度即复发, 多以脾虚为主; 泄泻反复不愈, 每因情志不遂而复发, 多为肝郁克脾证;五更飧泻,完谷不化,腰酸肢冷,多为轻症,预后良好泻而不能食,形体 消瘦或暑湿化火,暴泻无度,或久泄滑脱不禁,均属重症。治疗原则:泄泻的治疗应以运脾 化湿为主,急性泄泻多以湿盛为主,重用化湿佐以分利。再根据寒湿和湿热的不同,分别采 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挟有表邪者, 佐以疏解;挟有暑邪者,佐以清暑; 兼有伤食者, 佐以消导。久泄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脾;因肝气乘脾者,宜抑肝扶脾;因肾阳虚衰者,宜温 肾健脾;中气下陷者,宜固涩。暴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闭门流寇;久泄不可分利太过,以 防劫其阴液。若病情处于虚寒热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当随证治疗。 12. 逆流挽舟的适应症和代表方? 逆流挽舟是指通过疏解表邪, 使由表入里的风寒暑湿之邪再从表出, 前人所谓邪从外入者仍 当从表出, 犹如逆流中挽船上行之意。 适用于湿热痢疾初起兼有表证, 除有腹痛, 里急后重, 痢下脓血,表白相间,兼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等表证。代表方为荆防败毒散, 【活人败毒散】疏解除湿,寓散于通,使表解里滞亦除。但本方药多辛燥,里热已盛者,不 可使用。 13. 黄疸的辩证原则和治疗大发是什么? 黄疸的辩证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为主,表现为黄色鲜明如橘,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