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周长的练习课
图形的周长练习课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83-85 页信息窗 1 的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描一描、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经历由“物体表面”到“图形” 的抽象过程,来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2.借助具体的情境学会估算、测量和计算实物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3.能灵活运用周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并能进行适当地优化,培养学生初 步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估计图形的周长和利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1 元硬币、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的周长,谁能说说什么是周长? 同学口答。 课件出示: 教师引导并总结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板 书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同学们,你们看过‘墙来了’这个节目吗?我们这节练习课的口号是: ‘问题像堵墙, 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 你弱它就强’。 首先请看单人墙” 。)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单人墙”来了。 (1)①号“单人墙”来了!(课件出示) A. 先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找三名学生板演。 B.板演的学生分别讲解解题过程,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质疑,师生集体订正。 C.让学生说一说并指一指,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分别在哪儿。 预设:计算中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如: A.7×2+6+11=31(厘米) B.9×2+6+6=30(厘米) 6×2+9+9+30(厘米) 9×2+6×2=30(厘米) (9+6)×2=30(厘米)(最后一种计算方法出现的可能性很小) C.4+4+4+4+4=24(厘米) 4×6=24(厘米) 友情提示:教师不要急于优化算法,让有不同做法的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 让其他学生在比较中有优化算法的意识,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周长埋下伏笔。 (2)②号“单人墙”来了! (课件出示) 1 A.让学生独立读题,然后估一估每个图形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哪个图形的 周长更长一些。说出自己估计的理由。 B.让学生在课本上用尺子动手量一量、算一算,来验证自己的估测结果是 否正确。 C.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并让学生在投影仪上指 一指这三个图形的周长。 友情提示友情提示:1.估计时可以凭借手指宽度或心中的一厘米大约有多长做标准来 估计围成图形的线段长度,量时要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 2.让学生在书上做,不要再准备题卡,一是麻烦,二是不准确。 (3) ③号“单人墙”来了! 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更长一些?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3dm A.先让学生估一估,形成认知冲突。 9dm (A) (B) B.开展辩论活动,不同观点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互相 质疑。 C.引导学生时行计算验证。并展示在黑板上。 D.提问:为什么两个图形的的周长一样长?如果不给你具体的数据,你能知道 结论吗? 友情提示友情提示:这道题属于拓展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 解,形成正确的概念。处理的过程由浅入深,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认知冲突,最 后的提问从本质上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本质意义。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双人墙”来了。 ( “双人墙” 总体要求: 同学们可以同位合作。 ) 我们的口号是: “我比 ‘墙’ 更强” ! (1) “双人墙”来了!走进生活(课件出示) 逢年过节, 为了把我们学校大门装扮得更漂亮, 学校给大门安装上霓虹灯。 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我们的大门一共需要多少米霓虹灯线? A.出示题目。 同学们仔细看图, 认真读题, 让学生说说此题霓虹灯线在哪儿? 并指给大家看看。 B.学生独立完成,找两生板演。 C.汇报交流,班内质疑。 对于学生的多种算法,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哪种算法更简便? D.提问: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米霓虹灯线,其实是求哪些线段的长度? 师生点评小结: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联系生活实际。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米霓 虹灯线,实际是求除了地面以外大楼四周的长度。 (2) “双人墙”来了!(课件出示) 活动要求:A.独立读题、观察、思考。 B.找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质疑。 C.提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周长,可以怎么办? 总结: 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周长, 可以估一估, 也可以量一量, 还可以测一测。 友情提示:友情提示:这是一道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题目,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 法来确认同一个物体的周长。体会遇到的物体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求周长的 方法就不同。 (3)“双人墙”来了!(课件出示) A.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解答。(可以让 2 名学生板演。) B.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质疑,师生集体订正。 C.最后师生总结算法: 先要算出 5 个灯罩需要多少金线, 再与 2 米比较一下。 提示学生单位不统一,应该怎么办。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智慧墙”来了。 (“智慧墙”的总体要求:同学们一定小组合作,此题老师一定要做精典点 拨) 我们的口号是:“我比‘墙’更强” ! (1) “智慧墙”来了!(课件出示) 请画出一个周长是 18 厘米的图形。 (1)让学生先独立画,然后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画的图形,这些图形画得对不对?怎么样进行验 证?使学生明确只要图形一周边线的总长度和是 18 厘米就可以了。 (2) “智慧墙”来了!(课件出示) A.让学生观察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做。 B. 集体订时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明确花坛 1 和花坛 2 都有一个共有的边。 (3) “智慧墙”来了!(课件出示)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测量对象 长方形名片 五角星纸片 1 元硬币 测量方法周长 1. 思考: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 法? 预设: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2. 汇报:如,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 量出 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 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 比较: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测量五角星的周长,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 10。 测量 1 元硬币的周长,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 1 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友情提示:友情提示: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 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1. 梳理。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学会了我学会了………… w 2. 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周 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请欣赏短片:周长在北京奥运会主赛场的 应用。 3.总结: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希望大家用数学的眼光 去观察、去发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周长的练习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