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论述题题库珍藏版
《公共政策概论》论述题题库《公共政策概论》论述题题库( (珍藏版珍藏版) ) 《公共政策概论》论述题题库(珍藏版) 《公共政策概论》 论述题题库(珍藏版) (内部资料、 更新至 20XX 年 7 月试 题、涵盖期末考试中 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 答: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第一,在政策议程设定阶段,大众传媒可以看作“守门人”和“议程建构 者”。传媒不是机械地反映政策问题,而是对政策信息和问题进行整理、加工、 筛选之后,才传递给社会大众,与其说他们是在“反映”现实,不如说是在“建 构”现实。 第二,在政策议程创建之后到政策正式出台的中间阶段,往往是各种相关 力量进行表达和游说的关键时期。大众传媒在这个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可称为 “要求通道”和“议题游说者”。大众传媒能够及时、有效地向官方决策者反映 社会公众的政策诉求,在政策网络中搭建起政策主体之间进行政治沟通的桥梁, 帮助官方决策者打开“政策之窗”。 第三, 在正式政策出台之后, 大众传媒主要扮演“政策的宣传者和监督者” 的角色。 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标,官方决策者往往借助传媒的力量发挥公共政 策的导向功能,通过宣传政策思想和理念,引导或规制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有 效的社会控制,促进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 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 答:第一,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冲突性,一个社会中,经 常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价值; 第二,政策制定者通常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价值系统去制定政策,而常常忽 略整体社会的偏好; 第三,政策制定者往往不愿去考虑创新性的政策,而传统的渐进决策模型 又无法妥善解决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第四,由于资源有限,政策制定者无法罗列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因而 限制了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可能性; 第五,政策制定者通常无法预测可能解决方案所有的正面及负面结果。 1 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包括哪些方面?答: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看法,公 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八个方面: 第一,投入工作量。 即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 及分配状况。 第二,绩效。即依据具体明确的目标,分析公共政策对客观事物与公共政策 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绩效既包括公共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 定的满意程度。 第三,效率。即投入工作量与绩效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通常表现为政策投 入与政策效果的比率。 第四,充分性。即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它反映了绩效的 高低。 第五,公平性。即公共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 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公共政策的类型不一样,所反映的公平性的角度与观点也 不一样。 第六,适当性。即公共政策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 是否合适。 具体地说,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是否是社会期望的,公共政策的成本与 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正。 第七,执行力。 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 第八,社会发展总指标。即对社会状态与发展的数量进行描述与分析,既反 映过去的动向,又可作为社会现状的说明,其特征是以描述性指针为主。 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发挥什么作用?答:第一,公共政策评 价可以检验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只有通过严格的程序、周全的 数据和科学的手段对公共政策加以客观评价, 才能判断特定的公共政策是否达到 了预定效果、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公众的响应如何等。 第二,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现代社会人类活 动日益复杂、风险增多、不确定性增大,从而对政策的科学性提出挑战;人们的 利益要求趋向多元化,公众参与要求高涨, 从而对政策的民主化程度提出了更高 要求。 第三,公共政策评价监督着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公正、公开的公共 2 政策评价, 可以知道在公共政策周期的不同阶段上资源投入量的比例分配是否恰 当,在政策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组合是否合适。 第四,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提 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五,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对某项公共政策的评 价构成一个政策周期的结束,同时又是下一个政策周期的开始。 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如何。 答: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 第一, 突显“公共性”, 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 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 (1)公共政策主体拥有公共权力和公共权威,其决策行为不能等同于企业等一般 社会组织的决策行为; 它们对公共财政资源进行配置, 并以公共利益维护者和增进者的身份进行决 策。(2)公共政策源起于解决公共问题的需要。这些公共问题具有不可分割性和 社会共享性,从而在本质上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 解决公共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视为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3)公共政策 将对整个社会公共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 并将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对其中的利益关 系进行协调,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公共政策 才被称为公共物品;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乃是提供特定公共物品的过程。(4)作为公共政策的核 心主体, 政府不仅受特定国家特定时期文化背景的限制, 它也通过公共决策行为、 通过公共政策中蕴含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而肩负着塑造公共文化、培育公共 道德的使命。后两者对于公共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十分重要。 第二,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公共问题至少在三个方 面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走向:(1)公共政策应当是问题取向的; (2)公共政策将关注公共机构的能力问题; (3)公共政策仍将以政府为核心主体。 第三, 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1)社会公平也是一种 重要的公共物品。(2)如果仅仅将公平理解为规则的公平,将公共政策理解为具 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那么公共政策事实上是在提供这样一些能够带来公平 3 的规则或规范。 (3)公共政策所提供的制度安排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效(即 实现效率),但这是以公共政策能否提供基本的社会公平为前提的。 第四,公共政策民主化。(1)民主化首先是指对公众权利和利益的尊重和 维护。 (2)民主化也可以指代公共政策的公开化和开放性要求。(3)民主化也意味 着对法治精神的强调和遵循。 第五,公共政策科学化。(1)公共政策体制的科学化。(2)公共政策诸方法 的科学化。 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 答:第一,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 与深化。首先,公共政策案例的素材来自于公共政策的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实 践性和典型性,往往能反映公共政策的本质。其次,案例分析可以加深案例分析 者对政策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地指导具体的公共政策实践。 第二,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公共政策理 论作为一般的研究,只能通过对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寻找公共政策活动 的普遍规律, 案例分析则能够通过对某一特定公共政策问题的剖析,探寻公共政 策实践的具体规律,是一种“个性中寻找共性”的方法。 第三,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特别是 MPA 教育质量的提高。案例分析的价 值在于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