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 年 9 月 18 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 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 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 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 “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 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 岁到 17 岁)在这里读书。 二、题解: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 )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 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 多岁了,这本 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 ,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课题用“从……到……”两个介 词有以下的含义: a)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 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 容。 b) 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 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c) 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 一、 (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二、 (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提问: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 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 脱离儿童实 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 喜欢 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 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 对知识的追求, 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引导:百里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1]有趣的动植物(2)[2]神奇的传说(3-6)[3]雪地捕鸟(7-8) 引导: 你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印象?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 的人? 讨论并归纳: 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 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 由的。作者笔下的先生: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 “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 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 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也是充满新奇新鲜的读书乐趣的。 文章虽先后写了两种不同生活, 但它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 前后一致的, 第一部分 (1 至 9 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10 至 24 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 屋中读书成长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1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 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 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园”呢?“不 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 却充满了勃勃生机,更不用说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虽然这么有意思, 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很长的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 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于是, 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 故事本身虽然让人有点害怕,有点担心, 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 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于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这是 百草园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 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 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 年, 他对当年三味书 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 活的深情。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 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从 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 “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 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 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 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 三是趁老师读书 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 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①第 1 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 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 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 “似乎”又是对这断定内容的 犹豫与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 作者回忆 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课文的第 1 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 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 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①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 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讨论并归纳:莱畦,石井栏。 ③作者在写这些景物、 动物、 植物的时候, 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 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 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 1.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板书) 。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 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 之所以知道它“光滑”, 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 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 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 至于写油 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 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 2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 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