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38钛及钛合金标准规范中文版
B338 钛及钛合金的带、片、板标准规范 本标准是在指定的B265规范下发布的;在这个指定的规范后面的数字表明了最初使用的年 份,或如果做了修订,最新修订的年份。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重获批准的年份。标在上角的希腊字 母? 表示自最新修订或重获批准后编辑上的改变。 本标准已获国防部批准。 1.规范范围 1.1 本标准包含了下列退火的钛及钛合金带、片、板: 1.1.1 等级1—纯钛; 1.1.2 等级2—纯钛; 1.1.2.1 等级2H—纯钛(等级2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3 等级3—纯钛; 1.1.4 等级4—纯钛; 1.1.5 等级5—钛合金(含6%的Al,4%的V); 1.1.6 等级6—钛合金(含5%Al,2.5%Sn) 1.1.7 等级7—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7.1 等级7H—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等级7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8 等级9—钛合金(含3.0%Al,2.5%V); 1.1.9 等级11—钯含量在0.12~0.25%的纯钛; 1.1.10 等级10—钛合金(含0.3%Mo,0.8%Ni); 1.1.11 等级13—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2 等级14—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3 等级15—钛合金(含0.5%Ni,0.05%钌); 1.1.14 等级16—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4.1 等级16H—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等级1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15 等级17—钯含量在0.04%~0.08%的纯钛; 1.1.16 等级18—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2.5%V); 1.1.17 等级19—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8 等级20—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3%Al,8%V,6%Cr,4%Zn,4%Mo); 1.1.19 等级21—钛合金(含15%Mo,3%Al,2.7%Ni,0.25%Si); 1.1.20 等级23—钛合金(含6%Al,4%V以及其他低含量的间隙元素,ELI); 1.1.21 等级24—钯含量在0.04~0.08%的钛合金(含6%Al,4%V); 1.1.22 等级25—Ni含量在0.3%~0.8%以及钯含量在0.04 % ~0.08 %的钛合金(含6%Al,4%V); 1.1.23 等级26—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3.1 等级26H—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等级26中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纯钛) 1.1.24 等级27—钌含量在0.08%~0.14%的纯钛; 1.1.25 等级28—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含3%Al,2.5%V); 1.1.26 等级29—钌含量在0.08%~0.14%的钛合金 (含6%Al, 4%V以及其他低含量间隙元素, ELI) ; 1.1.27 等级30—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8 等级31—钛合金(含0.3%Co,0.05%钯); 1.1.29 等级32—钛合金(含5%Al,1%Sn,1%Zr,1%V,0.8%Mo); 1.1.30 等级33—钛合金(含0.4 %Ni,0.015 %钯,0.025 %钌,0.15 %Cr); 1.1.31 等级34—钛合金(含0.4 %Ni,0.015 %Pa,0.025 %钌,0.15 %Cr); 1.1.32 等级35—钛合金(含4.5 %Al,2 %Mo,1.6 %V,0.5 %Fe,0.3 %Si); 1.1.33 等级36—钛合金(含45%铌); 1.1.34 等级37—钛合金(含1.5 %Al); 1.1.35 等级38—钛合金(4 %Al,2.5 %V,1.5 %Fe); 注1:H级别的材料与相应数字级别的材料是等同的(如,Grade 2H = Grade 2)除非有更高 级的最小抗拉强度保证,可以通过符合相应数字级别的要求来验证。等级2H、7H、16H和26H得 材料主要是用于压力容器。 在以大于5200个商务级别的关于等级2、7、16和26的检测报告的研究为基础,这些检测报告 中99%的材料都符合最小抗拉强度是58 ksi的条件,增加的H等级与使用者的综合要求相对应。 1.2 通常认为以英寸—磅为单位的值是标准的。括号中的数值是通过计算换算到国际单位的值, 只是提供信息说明,并不认为是标准。 2. 参考文件 2.1 ASTM标准: E 8 金属材料拉力试验测试方法; E 29 记录试验数据时要使用有效数字以确定与规范中的一致性; E 120 钛及钛合金的化学检测方法; E 190 焊缝韧性的定性弯曲试验测试方法; E 1409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工艺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氧和镍含量的测试方法; E 1447 使用惰性气体熔合导热性法/红外法确定钛及钛合金中氢含量的测试方法。 3. 专业用语 3.1 本标准中专用术语说明: 3.1.1 产品的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小于24英寸(610mm)称为带;产品的 厚度小于等于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等于24英寸(610mm)称为片;产品的厚度大于 0.187英寸(4.75mm)、宽度大于10英寸(254mm)称为板。 4. 购货须知 4.1 在本规范要求下材料购买应包括以下信息作为可运行性: 4.1.1 等级号(第1部分); 4.1.2 产品限制(第3部分); 4.1.3 特殊机械性能要求(表1); 4.1.4 标号 (第16部分); 4.1.5 抛光(第8部分); 4.1.6 包装(第16部分) 4.1.7 必需的报告(第15部分) 4.1.8 废品处理(第14部分) 5. 化学成分 5.1 本规范中所涉及的钛及钛合金等级应与表2规定的化学成分要求一致。 5.1.1 表2中所列的元素有些是合金中有意加入的, 有些元素是生产海绵钛、 铸锭或轧制成品时产 生的。 5.1.1.1 认为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是存在于表2所列的等级中,而且只能是由于铸锭熔解时添加 的没有加以控制或分析的碎片产生的。因此,对材料分析表2中没有列出的元素应不作为要求, 除非特有说明而且应考虑到超出了本规范的范围。 5.1.2 在熔解时有意加入的合金元素必需要进行检测、分析,并在化学分析中加以报告。 5.2 卖方和买方都同意给给出化学分析,而且买方要求附在在他的订购单中,完成的化学分析中 应特别包含本标准没有列出的元素。 5.3 产品分析——产品分析公差没有扩大规定的热分析要求范围,但包含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化 学成分测量的不同。为了达到可运用的等级,制造商不应将超出表2中特定的限制范围的材料上 船运输。表3中专门规定了产品分析限制。 5.4 为确定材料化学成分至少要测试两个样品。样品应从铸锭或待分析的终端产品中取得。 6. 机械性能 6.1 本标准中所要求提供的材料都应符合表1中规定等级的机械性能要求 6.2 拉力试验样品的生产及测试方法按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