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及答案自考00469
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就是对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 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历史法:是指从事物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 律。 4.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5.实验教育学:是 20 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 教育问题的一种教育学。 1.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 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或是无组织,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教育: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 需要,遵循年轻一带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地引导受教育 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指狭义教育。 4.教育者:凡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 人统称教育者。 5.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 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1.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 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的或生 理的前提条件。 2.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发展包是指机体的各 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 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 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 发展。 3.环境: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影响的外部世界。 4.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们的眼睛、牙 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 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 现。 5.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人的心理发展的 差异百分之九十是由教育决定的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的自身规律,对政治经济 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2.教育结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和专业的组织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1.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 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 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 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跃、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 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4.德育: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 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5.智育:指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6.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体质的教 育。 7.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 养他们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8.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 教育。 9.全面发展教育:指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 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9。全面发展教育:指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 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1.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 的,从组织系统是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 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 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终身教育: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 起。 4.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农业中 学及其他半工(农)半读中学、业余中学。 5.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 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 6.双轨学制:指一个国家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以完成各自的教育 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 1.课程: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课程有广义狭义 之分, 广义指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等。 2.课程论:课程论是研究学校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举凡关于课程设 置、教材编写和安排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等均属于课程论研究的范围。 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是指运用单一学科的知识所组成的课程,它强 调一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综合课程是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知 识而组成的课程。 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选修课程 是指容许学生个人选择学习的课程。 5.直线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直线课程是指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 组织起来, 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的课程。螺旋式课程是指将特定的学科内容 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逐步拓展与加深的课程。 6.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自己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 式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 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一种非正 式的、潜在的课程。 7.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 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 动。 8.综合实践活动: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 学生的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 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教育技术,并渗透信 息技术教育。 9.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 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会和社区实践活动, 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 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10.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 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该领域要加强信 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1.教学: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 动。 2.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