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李氏宗谱序言
实用标准文案 续修李氏宗谱序 当思家国一理也,家谱与国史一道也,史不修则万古纲常 墜而不举,谱不修则万代家声晦而不彰,谱之关于家运大矣。 当谓人之有宗派,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观其源可以知其 流,而因其流亦可溯其源。吾族乃天下之巨姓,陇西之望族, 始姓理, 源于皋陶之官封, 历虞夏商, 子孙世其职, 商纣之时, 理征以直言获罪,其子利贞逃之伊侯之墟食木子以全生,遂易 理为李焉。周秦汉以来,世世相承,历十八世至崇公,崇公流 寓于陇, 崇之后讳虎封为唐公, 唐公生炳, 炳生渊, 是为高祖, 生太宗, 太宗与隋炀帝之女生三子恪,初封吴王后追封为郁林 王,本族乃恪公之后裔也。恪生子四重、玮、琨、璄,琨生祎, 祎生子三峘、峄、岘,峄生远,远生元,元生涛,涛生子二承 休、承范,承休生子二仲容、仲宝,仲宝生子三景圭、山、亮, 景圭生衜公, 字少贤, 历太子大傅, 裴氏为中书令晋公度之女。 五季时避梁王乱,偕弟术、衍逃之江西建昌之磨刀而居焉。道 公生轩、辕、軿、辂四公,辕公吾支之祖也。生子德雄,德雄 生子二海、结,海公生僎、瓒、授、選四子,瓒公生顺、竦、 翊三子,竦公生谏、绍、谋三子,谏公生宗衍、大奎、大经、 大全四子,宗衍生濬、澄、澈、汴四子,汴祖自宋祥符年间, 由建昌磨刀里迁居兴国龙港朝阳里, 生子响, 响生亮, 亮生明、 声、畹三子,声生名、昇二子,名生鍈,鍈生春、震、广三子, 广生子政,子政生仲三、小十二、小十三,仲三生元量,元量 生荣甫、镇甫、声甫三子,荣甫生廷瑞,廷瑞生仲发、苑、继 三子。 元乱之后宗族长幼悉遭涂炭仅存继公一人, 仲继生以诚、 以忠、以文、以信四子,以文娶舒公朝英之女生璘、璞、珪、 璋四子,珪公字广卿,生六子伯宽、安、佑、环、淮、淑,伯 佑子景回公,吾支之嫡祖也。景回公分居马湖,生玥(分居李 连港罗桥下李港湖张冲) 、 琪 (分居大王李风岐 英山长冲金 家桥) 、琳(分居浮屠毛家山担丘角) 、瑯(分居安微霍山上土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市李家河) 、珮(入贡太学,授江西袁州府训导) 、璨、充(分 居李密垅)七公。璨公由马湖迁居长庆里西仓畈(现宏卿中学 附近)。生斗 申 华 千 准 阜六子。斗公支外迁,族大齿繁, 另立宗祠,申公分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现三溪李申) ,后 又分居湖北汉阳城,准公居西仓畈,千公居下李,其五子承任 公又分居中李,华公和阜公合居上李,阜公曾孙之颜公居马湖 守祖业。 吾族自道公以来,经天纬地之才,历历可数;出将入相之 人,代代不衰。裔孙延及大江南北,世代昌隆不息,繁衍派生 若干支系,皆有家谱稽考,然各设宗谱,造成世系源流不清, 派行不一,尊幼失序。时值世界李氏修通天谱之良机,道祖派 下各支谱首统编,改以前诸谱以道公为始祖之说,此次合修, 以渊公为始祖,增十二世至道公,正本清源,实吾族之幸事, 后嗣之福荫。考之以前诸谱之记载,确有一些谬误之处,另受 时代之束缚, 男尊女卑, 妣来自何地, 女适何方, 皆无稽可考; 本次修谱对谬误之处加以考证后进行了改正, 同时遵循男女平 等之原则,均有详细记载,实乃谱局之创举,时代之进步,本 族之幸事也。吾虽不才,故敢为之序。 公元二 00 八年戊子渊公派下五十二世孙李名才敬撰 李名才, 字李锦, 公元一九九一年毕业于咸宁学院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在阳新二中、浙江温州平阳、苍南县任教十几 年,桃李遍布鄂闽浙各地,在《历史大观园》 、 《中学政史地》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省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几十篇论文, 与人合编了多部作品。二 00 四年回家乡投资创办阳新英才高 中, 任英才高中副董事长。 爱好广泛, 精通易经卜卦命理之学, 在判断性别、死亡日期、财运等方面曾准确预测过多个案例。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改理姓为李成大姓改理姓为李成大姓 改理为李据说有两种说法,其一是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 皋陶,尧时曾担 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 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商纣时,皋陶后 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 ,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 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 《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 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理徵之子利贞随母逃难,改理为李,名李利贞,李氏后人尊他为得李姓 第一始祖,李耳自称李利贞十七世孙,因《道德经 》而流传于世。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三个郡望,如陇西郡、赵郡、江夏郡等等, 多为战国及两汉时期设立。如今散见各地的李姓常常以“陇西世家”自称, 这与李姓的发展不无关系。李耳之后世在东周、战国时期封侯者不少,历任 朝廷高官。战国时,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在今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 的陇西地区设郡,堂号“陇西堂”。秦时,大将军李信因破燕国,虏获燕太 子丹而闻名天下,秦亡后,李信后人归汉,始封陇西侯,从此以“陇西世家” 自称。 从皇室贵胄到普通百姓从皇室贵胄到普通百姓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 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 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 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 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 国姓,最为显贵,也就是在唐后,李氏进行了三次主要的南迁。 第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 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 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 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 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 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 余人, 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 大顺等政权。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副教授李似鸿对李姓的迁徙进行过详细的研 究,他说,李姓从长安到建昌、再到宁州,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通州 大邑到偏远山区,从皇室贵胄到普通百姓的迁徙和发展的过程,这种迁徙, 既是历史运行的必然规律,更是人口增长和战争动乱的必然结果。 李姓入赣唐时已有记载李姓入赣唐时已有记载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江西的李氏主要来源于第二次和第三次迁移,迁移在江西并且在江西形 成望族的李氏,如从时间上推断,有史记载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 堂李氏。 唐时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 半个中国的叛乱,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李晟有十五个儿子, 其中十二个掌握了兵权,李愿、李宪、李愬、李听等都颇有名望。因功高震 主,贞元三年,唐皇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 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今南昌)任刺史。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 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 号。 宜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