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工艺标准调试要领
-* 注塑机工艺调试要领注塑机工艺调试要领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一 欠注《缺料》 (1) 熔料温度太低。应适当提高料筒及喷嘴温度。 (2) 成型周期太短。应适当加长。 (4) 注射速度太慢。应适当加快。 (5) 保压时间偏短。应适当延长。 (6) 供料不足。应增加供料量。 (7) 螺杆背压偏低。应适当提高。 (8) 浇注系统结构尺寸偏小。应适当放大浇口和流道截面。 (9) 模具排气不良。应增加排气孔,改善模具的排气性能。 (10) 模具强度不够。应尽量提高模具刚性。 二 缩痕 (1) 注射压力太低。应适当提高。 (2) 保压时间太短。应适当延长。 (3) 冷却时间太短。应适当提高冷却效率或延长冷却时间。 (4) 供料量不足。应增加供料量。 (5) 模具温度不均匀。应合理设置模具的冷却系统。 (6) 塑件壁太厚。应在可能变动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7) 浇注系统结构尺寸偏小。应适当放大浇口和流道截面。 三 熔接痕及流料痕 (1) 熔料温度太低。应适当提高料筒及喷嘴温度。 (2) 注射压力太低。应适当提高。 (3) 注射速度太慢。应适当加快。 (4) 模具温度太低。应适当提高。 (5) 塑件形体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壁太薄。应在可能变动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6) 浇注系统结构尺寸偏小。应适当放大浇口及流道截面。 (7) 模具内的冷料穴太小。应适当加大。 -* (8) 原料内混入异物杂质。应进行清除。 (9) 脱模剂用量偏多。应尽量减少其用量。 (10) 原料着色不均匀。应延长混色的搅拌时间,使原料着色均匀。 四 光泽不良 (1) 熔料温度偏低。应适当提高料筒及喷嘴温度。 (2) 成型周期太长。应适当缩短。 (3) 模具温度偏低。应适当提高。 (4) 浇注系统结构尺寸偏小。应适当放大浇口及流道截面。 (5) 模具排气不良。应增加排气孔,改善模具的排气性能。 (6) 原料内混入杂质。应彻底清除异物杂质或换用新料。 (7) 脱模剂用量偏多。应尽量减少其用量。 (8) 原料未充分干燥。应适当提高预干燥温度及延长干燥时间。 五 气泡 (1) 熔料温度偏高。应适当降低料筒温度。 (2) 成型周期太长。应适当缩短。 (3) 注射压力偏低。应适当提高。 (4) 注射速度太快。应适当减慢。 (5) 保压时间太短。应适当延长。 (6) 模具温度不均匀。应合理设置模具的冷却系统,保持模具表面温度均匀。 (7) 模具排气不良。应增加排气孔,改善模具的排气性能。 (8) 塑件形体结构设计不合理,壁太厚。应在可能变动的情况下适当调整。 (9) 浇口及流道截面太小。应适当加大。 六 色泽不均 (1) 料筒温度太高。应适当降低。 (2) 成型周期太长。应适当缩短。 (3) 螺杆背压不足。应适当提高。 (4) 原料着色不均匀。应延长混色的搅拌时间,使原料着色均匀。 七 烧焦及黑纹 (1) 熔料温度太高过热分解。应适当降低料筒温度。 -* (2) 成型周期太长。应适当缩短。 (3) 注射速度太快。应适当减慢。 (4) 螺杆背压太高。应适当降低。 (5) 浇口截面太小。应适当加大。 (6) 模具排气不良。应增加排气孔,改善模具的排气性能。 (7) 原料未充分干燥。应适当提高干燥温度及延长干燥时间。 (8) 脱模剂用量偏多。应尽量减少其用量。 八 溢料飞边 (1) 熔料温度太高。应适当降低料筒及喷嘴温度。 (2) 注射压力太高。应适当降低。 (3) 注射速度太快。应适当减慢。 (4) 保压时间偏长。应适当缩短。 (5) 供料太多。应适当减少。 (6) 合模力不足。应增加合模力。 (7) 模具强度不足。应增设加强框架等,提高其刚性。 (8) 镶件设置不合理。应适当调整。 (9) 浇口截面较大。应适当缩小。 (10) 模具安装不良,基准未对中。应重新装配模具。 九 翘曲及收缩变形 (1) 料筒温度太低。应适当提高。 (2) 成型周期偏短。应适当延长。 (3) 注射压力太高。应适当降低。 (4) 注射速度太快。应适当减慢。 (5) 保压时间偏长。应适当缩短。 (6) 模具温度不均匀。应调整模具的冷却系统,合理设置冷却回路。 (7) 浇口截面太小。应适当加大。 (8) 顶出机构设计不合理。应尽量增加顶出面积和顶出点。 (9) 模具强度不足。应设法增加其刚性。 十 银丝纹 -* (1) 熔料温度太高。应适当降低料筒温度。 (2) 模具温度偏低。应适当提高。 (3) 原料内混入异物杂质。应彻底清除。 (4) 原料未充分干燥。应适当提高干燥温度及延长干燥时间。 十一 分层剥离 (1) 熔料温度太低。应适当提高料筒及喷嘴温度。 (2) 螺杆背压太高。应适当降低。 (3) 原料内混入异物杂质。应彻底清除。 十二 脆弱 (1) 料筒温度太高。应适当降低料筒温度。 (2) 模具温度较高。应适当降低。 (3) 原料内混入异物杂质。应彻底清除。 (4) 浇口设置不当。应将浇口设置在厚壁处。 (5) 保压时间偏短。应适当延长。 十三 表面划伤 (1) 注射压力太高。应适当降低。 (2) 保压时间偏长。应适当缩短。 (3) 模具温度太低。应适当提高。 (4) 顶出机构设计不合理。应尽量增加顶出面积和顶出点。 (5) 脱模斜度不足。应适当增加。 十四 收缩凹陷 (1) 料筒温度太高。应适当降低料筒温度。 (2) 注射压力偏低。应适当提高。 (3) 模具温度太高。应适当降低。 (4) 塑件壁太厚。应在可能变动的情况下适当调整。 (5) 浇口截面太小。应适当加大。 (6) 型周期太短。应适当延长。 (7) 保压时间偏短。应适当延长。 十五 主浇道粘模 -* (1) 保压时间偏短。应适当延长。 (2) 成型周期太短。应适当延长。 (3) 喷嘴温度太低。应适当提高。 (4) 浇口套表面光洁度太低。应研磨其表面,提高表面光洁度。 第三节 聚丙烯故障的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 一 欠注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1) 工艺条件控制不当。应适当调整。 (2) 注塑机的注射能力小于塑件重量。应换用较大规格的注塑机。 (3) 流道和浇口截面太小。应适当加大。 (4) 模腔内熔料的流动距离太长或有薄壁部分。应设置冷料穴。 (5) 模具排气不良,模腔内的残留空气导致欠注。应改善模具的排气系统。 (6) 原料的流动性能太差。应换用流动性能较好的树脂。 (7) 料筒温度太低,注射压力不足或补料的注射时间太短也会引起欠注。应相 应提高有关工艺参数的控制量。 二 溢料飞边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1) 合模力不足。应换用规格较大的注塑机。 (2) 模具的销孔或导销磨损严重。应采用机加工方法进行修复。 (3) 模具的合模面上有异物杂质。应进行清除。 (4) 成型模温或注射压力太高。应适当降低。 三 表面气孔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1) 厚壁塑件的模具流道及浇口尺寸较小时容易产生表面气孔。应适当放大流 道和浇口尺寸。 (2) 塑件壁太厚。在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壁厚部分。 (3) 成型温度太高或注射压力太低都会导致塑件表面产生气孔。应适当降低成 型温度,提高注射压力。 四 流料痕 -*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1) 熔料及模温太低。应适当得高料筒和模具温度。 (2) 注射速度太慢。应适当加快注射速度。 (3) 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