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8高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试题试题2有答案
江苏省江苏省 20182018 高考考前全真模拟试卷(高考考前全真模拟试卷(2 2)) 地理试题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南通市某校学生发现教室走廊在清明节前后的正午不再被南楼遮挡,开始能照射到阳光。左图是该生于清 明节当天面向东拍摄的一张照片,右图为二十四节气表。读图回答1~2 题。 1.该学生拍摄的时间可能为 (C) A.9 点 B 12 点 C.15 点 D.18 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 可知,此照片为该生面向正东方向拍摄的照片,根据图中的日影方位,可以推断拍摄时间为下午,四个选项中 C 最符合题意。 2.一年中教室走廊在正午不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 ( C) A.3 个月 B 5 个月 C.7 个月 D.9 个月 【解析】题干中所描述清明节前后“不再被南楼遮挡” ,结合相关知识可以推理冬至前至白露、冬至后至清明 这段时间因太阳高度小,南楼正午日影长,阻挡了教室走廊的阳光,故第2 题 C 选项正确。本题需要注意的是 被“南楼”遮挡,不同于窗户上方遮阳板对阳光的遮挡。 图 2 为点苍山、洱海、白族传统民居和大理风向玫瑰图。读图回答3~4 题。 3.白族民居中正房大多坐西向东,厢房在南北,正房对面是照壁。关于民居说法正确的是(B) A.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南季风,坐西朝东可接受水汽 B.点苍山与洱海之间,晚上吹较冷的山风,坐西朝东可避风 C.白色照壁在白天可反射太阳光使正房保持凉爽 D.该地地势东高西低,房屋可依山傍水 【解析】从图中风向图可知,该地盛行西南季风;点苍山夜晚降温速度快,形成高压,洱海降温速度慢, 形成低压,晚上吹较冷的山风,坐西朝东可避风;白色照壁可反射太阳光使正房阳光充足,不是保持凉爽。根 据指向标并结合地图判断,该地西部有山脉,说明该地地势西高东低。 4.近年来,一批国内居民“逃离北上广” , “归隐山水间” ,成为“大理新移民” ,造成人口迁移的原因表述正确 的是 (C) A.大理旅游业发达,人均收入高 B.大理为白族聚居区,人口政策宽松 C.大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质量优 D.大理环境承载量大 【解析】大理旅游业虽然发达,但人均收入比北上广低;大理为白族聚居区,人口政策宽松,主要影响当 地的人口自然增长;大理地处低纬度,冬无严寒,海拔较高,夏无酷暑,空气质量优,随着人们时生活环境质 量要求提高,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环境承载量需要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当地环境 承载力有限,吸引人口迁入并非因为其环境承载量大。 图 3 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 5~6 题。 5.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由早到晚,叙述正确的是 (D) A.沉积一褶皱一断层一岩浆侵入 B.褶皱一断层一岩浆侵入 C.断层一岩浆侵入一沉积 D.沉积一褶皱一断层一岩浆侵入一沉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该地首先形成沉积岩,然后发生地壳运动(褶皱)导致岩层断 裂错动(断层) ,再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岩浆岩,最后在乙、丁处出现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6.图示地区,易发生岩体滑动的地区是 (A)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有滑动面、坡度陡、下方缺乏支撑物的地区易发生滑坡。甲处岩层坡度较陡,与乙交界处没有支撑 的物体,具有可以使岩石滑动的断层面,最易发生滑坡。 伊塞克湖位于天山北麓,终年不结冰,风光独特,以“热湖”著称,湖水含盐量较高,故又称“盐湖” 。在湖 中乘船,湖岸的雪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显得静谧和神奇。图4 为伊塞克湖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7~8 题。 7.下列关于伊塞克湖盐度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东部盐度高于西部 B.表层盐度高于底部 C.表层盐度冬季高于夏季 D.表层盐度春季低于秋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掌生能够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综合分析影响盐度的因 素及局部环境对雾的形成的影响。图中东部有河流流入,有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水量大,西部 缺少河流注入,东部盐度小于西部,A 错。由于盐类物质密度较大,下沉明显,所以深层盐度高于表层,B 错。 冬季降水量少,且气温低,流入湖泊的河流水量少,表层盐度冬季高于夏季, C 对。湖泊因夏季降水和高山冰雪 融水补给,秋季水位高于春季,表层盐度秋季低于春季,D 错。 8.伊塞克湖沿湖地区云雾缭绕,其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C) A.风力较大,从周围高山飘散至此 B.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水汽遇冷凝结成云雾 C.湖面终年不结冰,湖水蒸发量大,水汽充足 D.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降水多,空气湿润 【解析】雾的形成需要静风天气,风力大不易形成雾, A 错。盆地地形,气温较周围高, B 错。受地形影响, 冬季气温较高,湖水不易结冰,夏季炎热,湖水蒸发量大,水汽充足,遇冷容易成雾, C 对。该处为温带大陆性 气候,降水较少,D 错。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 3 475 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 3 767 米)的户外徒步线路— —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是被称为“石 海” 一段的路段最难, 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 图 5 示意 “石海” 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 据此回答 9~ 10 题。 9.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D) A.落叶阔叶林之下 B.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 C.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 D.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这一知识点及相关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结合题干材料,“石 海”出现在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 3 475 米)沿山脊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 3 767 米)之间,对照右图可 知其位置应该在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10.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 A.气温的日变化 B.气温的季节变化 C.降水的日变化 D.降水的季节变化 【解析】“石海”碎石的形咸主要是由于气温的日较差较大,水的冻融作用频繁,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导 致崩解破碎。除题目的选项外,石海的形成还与地质、地形等因素相关。 图 6 中,甲图为我国广州市某区 2002~2016 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乙图为该区 2015 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 示意图。读图回答 11~12 题。 11.有关该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位于市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 B.位于市中心周围,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 C.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质量较好 D.位于城市外缘,环境污染严重 【解析】 由图可知,2002~2003 年,该区域常住人口较少,2004 年起常住人口才开始迅速增加,因此该区域 不是广州市原来的主城区,更不是中心商务区,故C 项正确。 12.为进一步促进该区的发展,当地政府最应该做的是 (D) A.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B.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C.完善交通,缓解交通压力 D.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