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方式变革四个体现
育人方式变革四个体现育人方式变革四个体现 育人方式变革的四个体现 育人方式的本质是“怎么培养人”, 育人方式变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和重点问题。 那么, 育人方式变革究竟要从哪里变到哪里?这是我们一线中小学教 师最关心的问题。从新时代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出发,我认为育 人方式变革集中体现或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上。 一、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 就教学的目的和方向而言, 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经历了从 “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 养”三个阶段, 完成了从知识到学科到人的转向。 当前我国的基础 教育进入了以人为本和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传统教学以“双基”为导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被当成教学 的根本目的和追求,“双基”教学并不否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 是能力培养被认定为“双基”教学的“附属品”,其基本观点:一是 强调知识是能力的绝对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能力培养是在知识教 学中“自然”和“顺带”完成的。其暗含的假设是知识学好了,能力 自然就提高了。于是乎,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就成为 教学过程的核心追求。 中国基础教育因此出现和产生了在世界上 有影响的“双基教学论”。 “三维目标”相比“双基”,其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这只是学 科层面的进步, 学科的内涵和价值被更深刻、 更全面地揭示出来。 “核心素养”才真正回到人身上来定位教学目的,把知识以及三维 目标都转化为人身上的东西即“素养”,知识就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从教育的角度看,这是从 “为了知识的教育”走向“通过知识的教 育”。 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基于知识、通过知识,但不能止于知 识、为了知识。知识是原材料、是食物,素养是产品; 知识是食物,素养是营养素; 知识是花粉,素养是蜂蜜。从学科的角度看,学科教育不能 只是在学科知识上做文章,而是要立足于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 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来自学科的思维方法、 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堂得到有效的落实。 总之,素养是目的、方向,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根红线。 二、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强调学习、倡导学习方式变 革一直伴随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之中。但是,就整体而言, 教的本位意识和讲授中心的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实质性的 改变。正如田慧生先生所言: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十多年来新课改一直强调的,但现在 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以后, 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在哪里? 答案是教与学关系的根本性调整。从总体上来说,目前课堂教学 还没有普遍地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我们所期待的那种新型的课堂 还没有普遍地建立起来, 根本问题就在于——还没有有效地调整 好教与学的关系, 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 主的转变。” 可以说,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是育人方式转变 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 以学为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 立足学生、 基于学生、 依靠学生、 为了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材、 教师、 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等一切教学要素和活动都要围绕学生, 为学生服务。 2.倡导以学习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围绕 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展开,从问题到思考、从知之浅到知之深、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成为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不断提升的过程。 3.实施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才是课堂的实质 性、 主体性活动。 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实际上就是从“讲授中 心课堂”转向“学习中心课堂”,让学习活动占据课堂的主要时空, 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里真实、深刻、完整地发生。 三、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统整” 教学内容的选择、 组织、 呈现也是育人方式的重要体现。 传统教学把学科知识分割成为一 个个知识点,所谓教学就是围绕一个个知识点展开和呈现,学生 最终获得的是孤立的、繁多的知识点,我们教师也是擅长于知识 点的教学的,而对知识点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却不清楚。 知识被孤立地进行授受,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综合 创新能力被严重弱化。学科知识从“割裂”走向“统整”,也是育人 方式变革的一种表现。 就形式而言,“统整”可以分为学科内在的统整和跨学科的统 整。学科内在的统整旨在强化学科知识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引导 和支持学生建立学科知识网络; 跨学科的统整意在强化学科的贯通,弥合分科教学的不足, 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学科知识的互动和整合中, 学习知识和解决 实际问题。 就方法而言,“学科大观念”和“跨学科核心素养”是统整的基 本工具和主要依靠, 学科大观念是反映学科本质的核心概念或命 题,能有效地整合、统领学科的知识内容并实现知识的有机融通 和广泛迁移; 跨学科核心素养是不同学科共同的教育使命和教学目的, 是 相关学科的连接点和衔接点, 在教学目的上实现学科之间的统整。 四、 从“坐而论道”转向“学科实践” 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 点就是“坐而论道”, 把学科学习仅仅局限于听、 看、 思、 记、 背、 练等“静态式”的学习方式上,可以说,正是这种育人方式直接导 致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活学活用,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 弱点所在,也是传统教学认识论的根本局限。 从“坐而论道”转向“学科实践”是育人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相对于“坐而论道”, “学科实践”的要义表现,一是在内容上,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科知识要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 社会发展,特别是要把学科知识置于学科真实的情境之中,从而 让知识活起来; 二是在方式上,坚持知行合一,强调动手实践和做中学,让 学生动起来,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探究、操作中解 决问题、获得真知; 三是在目的上,强化学以致用、学以待用,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真能力、真本领。 “学科实践”的实质是要实现学生知识学习方式和路径的翻 转, 让学生真正像学科专家一样在学科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实践、 探索和思考。学科实践才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路径,学科 实践是重建教学论的“引擎”,是引领教学论发展的“灯塔”。 相对而言,“素养”是就教学方向而言的,“学习”是就教学主 体而言的,“统整”是就教学内容而言的,“实践”是就教学方式而 言的,这是当前育人方式变革的四个关键词,实现这四个转向也 是育人方式变革的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