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谈家庭教育
李玫瑾教授谈家庭教育李玫瑾教授谈家庭教育 下面文章内容整理自李玫瑾在家庭教育国际论坛发言(节选)。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无助的父母,面临自己养大的孩子却突然地发 现陌生与可怕,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凶狠, 父母发现对爱子 失控时,爱已过,恨不行,说不听,骂无用…… 当他(她)们无奈地说起孩子的问题时, 有时候往往得到的答案只有一 句话“为时已晚”,为什么? 因为他们错过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时点。 0101 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源于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源于 1212 岁之前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方式岁之前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方式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 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 多在 12 岁前后至 18 岁前后。 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 岁之前。 而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在做父母之前您是否想过下列问题:在做父母之前您是否想过下列问题: ((1 1)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如果你亟需挣钱,如果你事业太重要,如果你没有时间亲自哺育,那 你暂时一定不适合要孩子,否则,极有可能事业做大时孩子已经成陌 路人…… ((2 2)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如果你是一个只需要别人关心你、 而不愿意关心别人的人; 如果你对 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时, 你要考虑一下是否短期要 当父亲或母亲。 ((3 3)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阶段,每阶段你需要做)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阶段,每阶段你需要做 什么来完成对他的“心理抚养”?什么来完成对他的“心理抚养”? 心理抚养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养, 哪 些是一生的心理抚养?如果你以为你的孩子生出来后会自然长大, 自 然懂事?那你一定失望。 因为,在现代社会你不教育,电视、网络会教育他 (她),当你发现孩 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你再行动已晚——心理发展有关键期。 尤其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育道理时可能 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0202 孩子在依恋期里,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孩子在依恋期里,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孩子在一岁内,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 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立即安静下来; 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 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 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 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所以,专家建议, 对于 3 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 1 岁以内),应该保 证 1-2 个固定的抚养人,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 鉴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准备怀孕、准备养育孩子时,一定要 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 一定要自己带 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当然,在孩子 12 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 比,年龄越小越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 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 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 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 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为他依恋时期(指 12 岁以内)的相伴时间 有多少。 0303 孩子言语发育需要爱的唠叨孩子言语发育需要爱的唠叨 言语表达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不善言语表达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上、在社会活动中都表现得较为 消极,甚至出现口讷,语迟、自卑等。这种人在需要与人交流或沟通 时往往具有障碍。 这种障碍出现在幼年, 当人进入青春后期至婚恋期(一般 20 至 29 岁) 时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在人初生的前三年,在人最无助的前三年,人需要别人为他完成所有 生存的事情: 除了吃喝拉撒、 翻身以外, 孩子还需要经常看到 “人脸” , 听到“人声”,尤其耳边要有不断地爱的唠叨。 事实上,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只有真心爱孩子的人才 会边陪伴孩子边唠叨, 即使宝贝拉了很臭的屎, 抚养人也是爱意浓浓、 唠叨之中换尿布和清洗。 这种唠叨,尽管宝宝听了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不可小看这种唠 叨,可让孩子早早地冒出话语,因为所有的“说”都是在“听”之后, 听得多才能说得多。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说话早,小嘴伶俐,往往是因为他或她在一岁半 至三岁前主要生活在家庭内(与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相比), 并且身边总 有爱他(她)的亲人唠叨。 相反,当我们发现孩子到了 4、5 岁见陌生人时,不爱张嘴,不爱叫 人的孩子往往是他在 3 岁前缺乏这种“唠叨背景”。 如果我们遇见一个青年人或成年人, 他能在短时间内很自然地与人说 话、爱说、善说的人,这种人往往没有社会交往 (即与人交流)的困难 或障碍。 总结:孩子幼小的时候(尤其 1 岁半之内)只有物质抚养是不够的,不 管他是否反应,也不管他能否听懂,抚养人在用照顾表达爱的时候还 一定要多唠叨些……让他(她)耳边留下妈妈的细语,父亲低沉的音 质。 因为这时所有的唠叨声音都和你们照顾他(她)并让他(她)产生满足 而形成的快乐记忆相联系。那是他(她)今后不需要理由而爱你们、恋 你们的基础之一:熟悉的声音…… 04在孩子六岁前对他说“不!”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可不仅仅 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 “快乐”! 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 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 的一种痛苦、克制、忍耐。 这种养育起始在孩子 3 岁上下,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要求时, 就要开 始对他说“不行”,结果可能是让他痛哭一番的经历。 父母若在 6 岁之前(最晚别超过 10 岁)对孩子说“不”,他尽管会因 为你的拒绝感受痛苦: 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 严重些就是哭的气噎、 哭得地上滚来滚去。 可是你若等他 12-14 岁之后的青春期,你再开始对他(她)“说不”时 他不会再哭闹、再气噎,也不再打滚。 他(她)会离家出走,他会服毒自杀、他会跳楼方式威胁父母,因为那 时候他(她)已经有对付你的各种能力和选择。 曾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小年纪的孩子会自杀”?我回答:那是因 为孩子只知道你爱他,他在利用你的爱威胁你,他并不知道死的真正 含义。 所以,父母的养育之爱要有知性,不要给孩子一种误读的可能。 那么,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方法是: 第一,选择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间,一般应该在3-5 岁。 在 3 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 所以哭声是 一种信号,我们要帮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 但是,孩子到3 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 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 譬如:你带他去朋友家,看到别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你 带他去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父母不买就大闹…… 当父母发现他的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一出现,就要有意地 对他进行“说不”的教育。 第二,“说不”的环境要讲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