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 用心灵浇灌心灵的 职业,正 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 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所以,要 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 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学 校的教育活动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素质 的培养。 一、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 稳定的 心理特征, 它的 内涵广泛,包括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 1、认知因素: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观察力等; 2、一般情绪因素:情绪、心境、激情、热情等; 3、意志及其品质:意志的果断性、顽强性、抑制性; 4、性格因素:谦逊、勤奋、内向、外向等; 5、气质因素:个性情绪和活动反应的强度等。 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 良好的心 理素质。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 教师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个性品质和个性心 理特征,对学生心 理品质的形成和性格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教师心理素质最核心的成分是其实质内容, 它支 配和调整着教师工作中的行 为表现,也决定其能否胜任教师职责。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 理能力。 1、 角色适应力 —— 教书育人的基础。 教师的角色适应力不仅指教师要适应 角色转换, 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转 换上也要适应。 2、心灵感悟力 —— 尊师爱生的基础。 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 既能听 “话”, 又能听 “声”, 这样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 或称言下之意, 包括 对声调、 手势、 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 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3、情绪控制力 —— 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的情绪控制力可使教师以积极的 情绪状态 投入到教育活动中。 教师情绪控制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 它 既会给学生心灵带 来慰藉,也会给学生心灵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4、心理承受力 —— 诲人不倦的基础。教师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 四个方面 的关系。 生活在一个有较多挫折刺激源的情境中, 承受力强的教师, 对 教育环境、学生状 况、领导素质、社会公正、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随时都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在 挫折状态下, 也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应付挫折, 迅速 摆脱挫折对心理的消极影响,并从挫折 中学会坚强和奋进。 5、教育表现力 —— 教师机智的基础。教育表现力是个人这种本能倾向在教 师职业的 专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表现力强,不仅意味着个体敢于展示自我,更意味着教师在职业 工作中善于发展自我。 这就是说,教育表现力既凝聚着个体 对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 表现 为良好的教师机智;同时也凝聚着个体自我意识的 成熟,它是教师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的集中体现。 三、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在“敏锐的认 知能力、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饱满的热情、高尚的 情操、广 泛的兴趣” 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下面从这七方面谈谈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重 要性。 (一) 敏锐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认知能力, 指的是教师观察力、 记忆力、 想象力、思维力、注意 力等认知能力的完美而合理的组合。 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认知能力, 从学生日常 学习中去发现学生的知识状况、 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 获得对学生全面的理性 认 识,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及时地发现人才,并随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变化予以疏 导。 如: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外向, 有的喜欢理科, 有的喜 欢文科;有的善于合作,有的善于独立思考,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观察力,就不能对学生做 到因才施教; 没有好的注意分配力, 就不能把每个学生纳入自己 的注意圈内,影响学生的 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 不同潜能、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坚强的意志对学生的影响 约翰. 海伍德曾说过“对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无事不能为”。对教师而言更是如 此。教师的精神振奋还是沮丧, 性格暴躁还是稳定, 意志坚强还是懦弱, 个性果断还是犹 豫, 都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面对不 同的突发事件,保持清醒 的头脑,辨明是非,迅速做出决定并执行。同时要求教 师在工作上能持之以恒, 善始善终, 坚持原则性, 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深 刻的影响。 因为教师的行为正如学生的一面镜 子,他们常常从中找到值得自己学 习、模仿的内容,不断的塑造自我。因此,教师具有坚强 的意志品质,对学生意 志力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面对这一切,学生 慌恐不安,没有立场, 就会没有安全感, 长时间就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会严重影 形成不好的印象, 就 响教学效果。 (三) 稳定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稳定情绪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 它不仅影响教师整体 素质水平的提高, 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工作的成败, 更为 重要的是教师的 稳定情绪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一生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作为 教 师,每天都需要和许多个性不同的学生接触, 在授课或其他活动中, 可能出现与 活动进 程要求不符的突发事件, 如果教师不能理智地控制和调适自己的情绪, 就 会苦闷、焦躁, 采取挖苦、训斥、体罚等手段来对待学生,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败,不利于学生的心理 健康,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健康。为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抛弃急躁,稳定情绪,从而很 好的指导教学工作。 (四)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彼得洛夫斯基说: “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地智慧、 感 情和意 志的发展, 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在教育中, 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性格为基 础。 ”教师的性 格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影响着学生的 品格形成和人格塑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无 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 不会有任何特色。 ”因此,要培养学生良 好的个性,必须以提高教师的性格素质为前提。尤其是当代的中小学生的性格正处在由儿童 时代幼稚期逐渐过渡到青少年时代的半成熟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学生虽然也接 触家庭和社会,但更多的时间是接触教师。因而教师的影响是头等重要的。塑造学生的性格 少不了用教师的性格去施加影响,这种影响有 有声的(言传),有无声的(身教),以性格去塑造性格,其影响常常是无声的,潜移默化 的。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性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无意识影响甚至比其主动的教育更加 重要。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教师,能深得学生的爱戴与敬慕,他们会随时随地用自己的目光 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 并暗地里模仿他,性格便会 在无形中受到教师良好性格的熏陶。 反 之,一个性格不佳的教师,常常会带给学 生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