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
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 抗击病毒,从我做起。抗击病毒不是一个人的事,更不是两个人 的事,而是我们大家的事。相反,我们更要以身为样,让大家像我看 齐。这里为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 希冀能援 助到大家!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 1 中日友好医院援助湖北医疗 队已经在危重症病房战斗了一个多月了。 生死一线,他们用捍卫生命 的誓言与时间赛跑。这里的护士长赵培玉告知患者,即便远离家人, 但是病房里面没有孤独,让我们共渡难关。刚刚进入病区,赵培玉就 抓紧跑到了 25 床前。由于病情危重,已经在 ICU 躺了十几天的患者 产生了焦躁的心情,她一边挪动着随时可能被病人踢扯掉的导管, 一 边安抚着患者,整个过程,护理团队接力握住老人的手。20 分钟后, 患者到底镇静了下来。在这里的近 50 位危重症患者,很多都患有多 重基础病。对于赵培玉和护士们来说, 每天除了要面对病人可能涌现 的心情波动,更大的挑战是患者繁复多变的病情。在护士们的眼里, 赵培玉对环节的要求近乎苛刻。 从仪器上的数据指标,到每位病人的 饭量,从病房里的每一个针管,到每一台机器的状况,赵培玉都要带 着护士们逐一检查,哪怕是一块刚刚从病人身上取下的尿不湿, 她也 要称重、记录,和之前数据比对。在她看来,多一分细致就能多提前 发觉一分风险,多一分预备,就多一分赢的机会。今年,已经是赵培 玉在护理岗位上的第 18 个年头。2003 年,25 岁的她第一次穿上防护 服走进了非典的病房。17 年后,曾经的焦灼彷徨,化作每一个环节 的从容应对。 但是, 当以护士长的身份再次奔赴一线, 除了护佑生命, 第 1 页 共 6 页 她还多了一分沉甸甸的责任。 团队里,很多都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 年轻护士。从防护知识到操作技巧,每天赵培玉都会不停地叮嘱。怕 护士们记不住,她又录制了操作小视频。今年,赵培玉的儿子就要中 考了。她说,在儿子备考的关键时候来到前线,她不懊悔。她给孩子 写了一封信,相信他会理解妈妈。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2“40 床患者呼吸微弱……”晚 7 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 理组长高锐(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状况预备交班, 突然发觉 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 口唇发紫, 马上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紧 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预备静脉注射。 不一会儿,高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 戴着 3 层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决 了信心,完全依据“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 ,一针到 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动静脉血管, 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 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 10 多分钟,患者才复原了自主呼吸。高锐在急 诊医学科工作了 10 多年。2019 年她参与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 勇夺 3 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抢救冠军”!“只有平常技能练得过 硬,遇到特别状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与军队支援湖北 医疗队的底气所在。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 39 床 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 生用药、加强冷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到底有了改善。高锐 刚接班,就发觉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 电监护仪上涌现室颤波形。高锐一边呼叫: “快拿抱球预备通气” ,一 第 2 页 共 6 页 边预备除颤。高锐娴熟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全部的动作 一挥而就。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病区曾收治了一 名 85 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 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 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当心翼翼地抽入 注射器管内, 一边劝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 假如病人咳嗽喷出飞沫, 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阅历,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 1 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 38.5 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 也上升了。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心情波动大的患者,高锐 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抢救冠军” ,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抗击 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 31 月底以来,并不喜欢运动的阿曼吐尔·依 沙木丁,为抗“疫”几乎每天步数超过2 万步,村民们夸他练就了一 双“铁脚板” 。2 万多步抗“疫”路,记录着他穿梭在没过裤脚的积 雪小巷,给 144 户老乡家送去生活必需品、 了解他们春耕和牧业生产 需求的辛苦,还有他近 30 天“私车公用”带村民打针买药的无私。 46 岁的阿曼吐尔,本职工作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某乡的供电所所 长, 两年前开始担负伊犁州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大喀拉苏村驻村工作队 副队长,曾被评比为伊犁州优秀共产党员。打开阿曼吐尔的电脑,可 以看到他所负责的 144 户村民家种子、化肥和机械化作业的种种需 求。一项项记录,是他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同调查获得的。 “等到一 切复原正常,我们就能依据这些记录帮老乡在最短的时间内复原生 产。 ”他说。大喀拉苏村位于***西北部的伊犁河谷,是一座农牧结合 的多民族村庄,共有 460 多户、2000 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约占三 第 3 页 共 6 页 分之一。村民苏宏仁说,疫情期间,自己最担忧耽搁播种,多亏阿曼 吐尔记住家里需要什么以及多少种子, 解决了后顾之忧。 “一周两次, 穿着红马甲,拉着小车的阿队长就把米面菜油送上门。 ”村民单志清 身患残疾,孩子也有病,母亲年过七旬。在阿曼吐尔的照看下,他一 家老小的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年仅 5 岁的阿克乌兰·赛尔江 患恶性肿瘤,刚做完手术。疫情防控期间,阿曼吐尔开着私家车,载 上阿克乌兰和他的父亲来回乡卫生院换药。40 多天来,阿曼吐尔接 送 30 多名慢性病患者到乡卫生院打针买药,来回 100 多次,累计里 程接近 1080 公里,并拒绝了村民的加油钱。 “只有吃苦在前,享受在 后,练上一双‘铁脚板’ ,才能和老乡们共同打赢疫情阻击战,复原 农业生产。 ”阿曼吐尔说。 “铁脚板”上是一双很难干的徒步鞋。由于 挨家挨户走访在小巷里,有的地方积雪还很厚,阿曼吐尔的鞋总是灌 进雪,经常是湿湿的。 “相比较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干部这算不 了什么,他们的危急和工作量更大,肩上的担子更重。 ”念及此,他 两次捐款共计 4000 元。阿曼吐尔计划,安排好村里的工作后,和家 人吃上一顿团聚饭。抗击疫情所发生的感人事迹4“阿拉自家人,不 要拿证件了吧?” “对不起啊奶奶,没有出入证、身份证,我不能放行 的!”这里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勤昌村塘东街的设卡道口,由于 连接着蔡路集镇,行人车辆来往不断。守在这个道口的志愿者们看上 去特别年轻,戴着“疫情防控巡查员”的袖章,口罩上方露出“较真 儿”的眼神,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勤昌村的青年志 愿者团队,6 名团队成员都诞生在 2000 年前后。疫情期间,这些年 第 4 页 共 6 页 轻人主动加入防疫志愿者行列, 把守 “道口” 检查关, 哪怕亲戚伙伴, 但凡进村,都要掏证件、测体温。6 个年轻人做事专注,被同村长辈 们亲切地称为勤昌村优选道的“F6” 。上海是超大型城市,仅居民小 区就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