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
. 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 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通过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实例调研,了解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 制 过程和内容,熟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手法,巩固和加深对居住区规划设 计原理以及对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 调研对象:荆州新加坡城 碧桂园等 调研时间:2018 年 3 月 19 日 提纲:一、区位及环境条件 二、社区的人口与用地 三、基地交通环境现状分析 四、景观分析 五、居住建筑现状 六、市政公用设施 七、总结 内容: 一、区位及环境条件 位于武德路与张居正路交汇处,与之相距不远的江津西路和荆沙大道,是荆州市区横贯东 西的城市交通主干道,两条大道与新加坡城国际小区由武德路相连,使小区毗邻交通要道,又 与主干道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 二、社区的人口与用地 1、人口规模与构成 . . “脱离了社会关系的人是不存在的”。新加坡现代城居住区从规划到建成都离 不开和谐社会。项目规划户数 850 户。这是除去补偿给原住民的房产的规划户数。 要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服务宗旨,首先是要明确应该服务群体的社会特征,从而做 出恰当的服务定位。据调查了解,新加坡现代城城已入住的业主的年龄组成主要集 中于 25-45 岁这一年龄段,这将新加坡现代城定位成为一个中青年居住小区。这一 年龄段的人们通常工作上已小有所成,精力较为充足,开始更多地关注于生活的品 质,且绝大多数业主属于有车族,因此类似于新加坡现代城这种选址稍为偏僻但注 重于主题概念设计和生态绿化的小区,就很对他们的胃口。另外,从职业组成来 看,小区业主主要由企业中高级白领、中小企业主等收入处于中等偏高的人群组 成。这些业主很多有着相似的学习背景、工作背景乃至个人爱好,他们形成了一个 作息规律较为集中的人群,并主导着这个社区公共设施、交通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的 使用趋势。 新加坡现代城虽然没有完全脱离目前普遍开发的“花园小区”模式,但仍具有 代表城市生活丰富性和开放性的“复合功能社区”特征。规划建设中的新加坡国际 BLOCK 街区,是以新加坡人文精神与理想人居的全新构想,创建的一种符合国际文 明居住标准的新型居住模式,是一个超大型开放式综合国际街区。它提供了丰富的 公共开放空间和活动内容,强调开放与共享,富有商业人气,同时也为城市提供尽 可能多的公共娱乐场所。 2、用地性质与结构 新加坡现代城用地性质属于居住用地,其结构如下: (1)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居住建筑基底占地及前后左右附属空地,包括宅前小路和宅前绿 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各类公建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地及周围的专用地,包 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 . . 道路用地:道路路面以及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 公共绿地:居民共享的绿地和小游园 (2)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外的各种用地 三、基地交通环境现状分析 新加坡现代城居住区四周道路情况为:新加坡现代城的道路系统也分为居住区 级、小区级、组团道路和宅间小路。道路人车分流方面不再强调绝对的人车分流, 更多的强调的是人与车的和谐共处,通过道路的深化设计,限制车的行驶速度,减 少对人的过分干扰。该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干道,结合地形分布穿行,分别 连结了由怀宁路划分的两大居住区内的三个居住小区,居住区道路不仅满足了进出 居住区的人行和车行交通需要,还保证了各种基础设施(如市政管线、照明灯柱)和 绿化的合理布置。小区级道 路是居住区的次干道,也是居住小区的主干道,其围绕居住小区布置,将居住 小区的交通贯通起来。并且居住小区 (基地周围环境示意) 新加坡现代城充分利用 了坡地的地形优势,各组团空间错落有致,层次丰富形成半围合式布局,保证了小 区整体的南北朝向和自然通风采。 五、居住建筑现状 1、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 新加坡现代城住宅组合整体采用混合式布置,其中一期行列式沿道路周边布 置,中心采用点式分布若干独立别墅及高层形成低密舒适区,二期高层结合地形分 布行列式,三期低密度采用行列式与点式相结合。每一期住宅组团各自功能分区明 确,组团用地范围明确,组团间用绿地、道路、水域、公共建筑形成分割,也产生 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大社区共享相融,又控制组团住户数量,尊重私密独立。点式 椭圆高层的存在,无疑是这个住宅群体里耀眼的一笔设计。 . . 住宅建筑群平面排列较为规整,空间组合上则采用了高低、长短、疏密的对比 手法,特别的处理了沿街建筑群的构图手法,彰显节奏和韵律。 从日照方面分析新加坡现代城居住建筑的布局,可以看出,结合地形采用不同 的分布方式,长短高低建筑结合布置,不仅确保家家户户的私密性,也是为更多的 居住房间提供了更宝贵的阳光资源,也可以有效的引导自然通风。区域内绿化布置 也可以引导气流,改变气流流动状况,做到防风防尘。 然而,新加坡居住区存在容积率较高的问题。这是由于存在着拆迁 2(建筑设计 社区单体建筑富有特色,整体建筑和谐统一。 强大的开发团队赋予建筑外立面稳重、明快的特色,建筑立面俊朗,沉稳大 气,在周围同类小区中脱颖而出。采用分段式设计,丰富立面效果,使立面结构与 轮廓呈现几何变化,建筑线条疏朗大方,从轮廓、线条、细部三个层次强调对比与 和谐。建筑体块完整,通过局部处理进行变化,高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建筑材料选用品质感及使用时效较强的石材与瓷砖,立面颜色运用含蓄内敛的 深色调暖色系,营造出简约的欧式现代风格。在技术、节能方面,据售楼处负责人 介绍,新加坡现代城内的建筑外墙采用外保温处理,从而满足建筑的保温及隔热要 求;窗户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具有良好的隔热、隔声作用,同时降低了建筑物自重; 临怀宁路外墙上的窗户则采用三层中空玻璃,更为有效的减小了外界环境对居住区 内部的噪音污染。 3 平面户型 户型设计灵活多样,既注重户型的品种丰富,又注重大中小套型的齐全。在确 定套型比例的时,考虑到现在核心家庭比重呈上升趋势,应适当提高中小套型比 例。此外,在平面和结构上使房型具有可变性,即将部分墙体设计为可拆除的非承 重墙,以适应未来各种用户的需要。 . . 户型设计以人为本,设计出大面宽的户型,加大了阳光照射,使整个户型方正 通透。加强居住空间的南北对流设计,更把室外景观引入室内。更好地延续了活性 空间的理念,突出强烈的空间感。且大部分户型都为南北通透且多开间朝南,功能 分区十分人性化,户型使用率也较高,在居住面积上也较为符合大众消费人群。 4(空间设计与利用 在结构与空间布局上,建筑大胆吸收了深圳、香港乃至当代国际都市人居的新 元素。首先,新加坡现代城的内部空间十分宽大,没有丝毫压抑之感,体现出设计 者的巧妙布局。保证居住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住宅入口空间及套型入口空间设计开敞,作为楼体中积极的缓冲空间,不仅保 障了人们生活上的便捷性及私密性,同时也促进了住户交往。另一方面由于分摊面 积较大,相应的提高了套型标准;建筑层高 2.9m,远远满足国家对居住建筑层高不 低于 2.7m 的要求,提升住户居住舒适度。 此外在地下空间的设计上,新加坡现代城居住区利用绿地及公共活动场地下的 地下空间设置地下停车库,不仅节省了土地增加了地面绿地面积还或多或少的达到 了人车分流的效果。另一方面,地下空间的运用也满足了国家对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