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周年这就是我的家乡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
建国 70 周年 建国 70 周年心得感悟 身边的故事 这就是我的家乡 故乡,这是一个思念的代名词;故乡, 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终 点的梦;故乡,这是一个无比温馨的镜头。 故乡存在每个人的心 灵最深处,没有人可以将其抹灭,即使是生命的最后的归宿依然 是那魂牵梦系的故乡。在外打拼的浪子总希望在一年的最后时 刻,抛开一身的负担, 回到自己的做梦都想回到的故乡。当你回 到故乡和家人围成一圈吃着团圆饭时, 你是否感到平时没有的温 馨。 每年的最后几日, 或许在故乡的门槛上总坐在一个或两个人, 那一个或两个人一直等待着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快一点出现在自 己的眼帘,是自己内心感到一丝安慰。 在外拼搏的浪子啊,先放 放你手头的工作吧, 在故乡的门槛上已经有一个或两个老人正在 那里等你。是时候回家看看他们了,有什么比他们还重要的呢? 而我的故乡就是武清。 建国 70 周年 建国 70 周年 武清历史悠久,史载 : “武清,古为泉州。汉泉州、 雍奴二 县之地。 ”这里说的“古为泉州”,是指汉朝以前近海边疆的羁糜州。 直到公元前 106 年(即西汉元封五年)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 州。 泉州始立为县, 这是天津地区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建置县, 到现在已经 2109 年了。泉州立县时,武清地域分属泉州和雍奴 两县,因此史有“汉泉州、雍奴二县之地”的记载。泉州和雍奴二 县均因水得名。武清县内古有“泉州渠”,故称泉州。而“雍奴”也是 指水泽。 图中大家看到的应该就是武清区最早的样子啦, 其实他还是 很大的,很早以前的时候这么一大片区域横跨了天津、北京和河 北三个省市,正所谓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大首都特区。北魏太平真 君七年“省泉州入雍奴“, 版图最大,包括今武清,香河, 宝坻,大厂和 天津市区, 郊区部分地区. 唐至辽初疆域无大变化。而武清又是什 么时候变小的呢?在随后的千年内武清的区域就逐渐变小了, 直 建国 70 周年 建国 70 周年 到 1961 年将原安次县所辖廊坊, 万庄, 大王务, 码头公社和原武清 所辖的北旺公社划归安次县 .南王平,芦庄,吕庄,董连庄,侉子营, 喜逢台, 高庄, 下殷庄, 大兴庄, 大吕庄, 小田庄, 大朱庄, 小韩庄, 张四 庄, 张八庄 16 个村划归天津市河北区. 此后疆域无变化. 直到今天 为止虽然现在的武清区变小了但是还是在京津冀共同发展中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 武清区还有着这么一段故事: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曾经红遍一时的《宰相刘罗锅》中有 这样一个故事,刘罗锅用10 箱子假金条换了和珅 10 箱真金条。 电视剧中, 刘墉用这些金条修了河堤, 不过在武清区, 人们都说, 那 10 箱子金银财宝实际上被刘墉用来修了当时的武清县城,也 就是现在的城关镇。 武清城是刘墉重修的 建国 70 周年 建国 70 周年 武清城关位于区政府驻地杨村西北 30 公里处,当年的武清 县城,就在如今武清区城关镇。走在城关的大街上, 提起刘罗锅 重修武清城的事,大人小孩都能说上那么一段。 今年 13 岁的孙立成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祖祖辈辈就生活 在城关镇。 “听我爷爷说,当年刘罗锅到北京东南的几个县微服私 访,走到武清县时,看见这里的城墙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如果 不修的话,万一哪天打起仗来,肯定守不住城。所以回到北京之 后,就跟乾隆皇帝禀告得修城了。 没想到和珅为整倒他,竟然跟 皇帝告状,说他在武清城受贿,所以才会跑回来要钱修城。 刘罗 锅知道后非常生气,就命家人打了 10 个箱子招摇过市,还特意 放出口风说里面装的都是金银珠宝。果然和珅上当了,将箱子都 扣了起来,还把皇帝请来开箱检查,没想到一打开里面全是砖头 瓦块。而刘罗锅则一口咬定是和珅给偷梁换柱了,最后没办法, 和珅赔了 10 箱财宝,刘罗锅就用这个钱修了武清县城。 ”孙立成 建国 70 周年 建国 70 周年 说,刘墉重新修建的就是他生活的城关镇, 头几年看电视剧《宰 相刘罗锅》时,还演了这个故事。 旧城墙成了“环城路” 城关人口中刘墉修的城墙早已经被拆除, 顺着崔廊路进入城 关镇不足 1 公里, 就能见到一条横跨崔廊路的柏油路,据当地人 说,这条路就是以前城墙的墙基。今年 62 岁的李大爷也是土生 土长的城关人,他回忆,在他小时候,老城墙就是他的“游乐场”, 那时爬城墙是孩子们最常玩的游戏。“以前的旧城墙就在如今围 着城关周边的一条柏油路的位置,我们当地人都叫它‘环城路’。 ” 李大爷说,印象中城墙大约有两层楼那么高, 宽约三四米。在李 大爷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以前的老城墙所在地。这条马路不宽, 李大爷说它是围着城关镇修建的, 沿着马路走下来恰好就是以前 的武清县城。 “你看眼前的崔廊路,就是以前进入武清县城的主干路,我 建国 70 周年 建国 70 周年 小时候还有城门楼子。 ”李大爷说,在他小的时候,四面的城墙、 城门楼子还都在,而且保存得还不错,虽然有破损,但是比较完 整。 “都是那种长长的大青砖,别提多结实了。”大约上个世纪六十 年代左右,城关的旧城墙被拆除。 “那城墙又高又结实,我印象中 拆了好几个冬天。 ”据李大爷回忆,城墙上拆下来的青砖有些被附 近农民运回家修补房子,还有一些青砖、灰土则全垫了城墙外的 护城河。 “以前城墙外头就是河,现在看不到了,就是当时填平 的。 ” 重修县城还有典故 刘罗锅重修武清县城在当地人看来是毫无争议的。 不过重修 县城这件事除了和珅捣乱之外,还有一段典故。据说在修武清县 城之前, 刘墉在距离城关镇 3 公里远的东马圈半城村也修过一段 城墙。 武清区东马圈半城村距离城关镇大约 3 公里,是一个仅有 建国 70 周年 建国 70 周年 700 多口人的小村庄。据当地人说,半城村原本不叫半城,而是 叫富城,而之所以改名字就是因为刘罗锅修武清城。 “我以前听老 辈人说起过, 原本当年奉命重修武清城的不是刘罗锅, 而是和珅。 和珅为省钱,城墙修完之后还是不结实。乾隆来视察, 便质问和 珅。和珅却说当地土质疏松,不适合烧砖,砖不结实,城墙自然 也不结实。 乾隆信以为真,于是指定距离武清县城大约 3 公里的 富城村,由刘墉在此重建。 不过刘墉在施工中却发现,武清县城 的土质远远好于富城村,城墙建到一半,从富城村烧出的砖就再 也垒不起来, 于是只得挑选能用的砖运到武清县城, 再修补县城。 而富城村却仅留下一半的城墙,后来村子因此由富城改名为半 城。 ”半城村的赵书记说,现在村里很多老人还知道这个传说,他 们在修整田地的时候确实发现了不少老年间的大青砖。 当年刘墉留下的“一半城墙”就在半城村的村南,距离村子中 心不足 1 公里,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片棉花地。 “从这里开始往前 建国 70 周年 建国 70 周年 大约 800 米,地底下全是砖头瓦砾,当年修整庄稼地时,这里 的砖头怎么都清不干净,谁也不知道下面埋了多少。 ”赵书记说, 后来村民就将地面上的 20 多厘米清理出来,以前的高埂也被铲 平整,以方便种庄稼。 据赵书记说,这样的地方在村北头还有大 约 200 米。 “就这两块地方出现这样的问题,村子其他的地里都没 有,你说怪不怪?”按赵书记所说,村子里的地属于沙质地,适 合种红薯、棉花。 今天的武清虽然没有过去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