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1979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但其增长点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和廉 价劳动力推动的外延式、粗放式的经济。从现在起到21 世纪中叶,是实现中国现代 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历史时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 依靠科技进步 ,以解决好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 质量不高等问题,从而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的战略转变。为此,中国 于 1995 年宣布,决定实施 科教兴国 的战略。 1995 年 5 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 略,确立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这个方针大大提高了各级干部对科 技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在兴国中的作用,又要努力培植科技和教育这个兴国 的基础。在当前,更要着重加强和扶持科技与教育,为国家的近期发展和长期稳定发 展打好基础。提高生产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尽快地建立起高科技企业,同时要加 强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基础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重视创造性的科研工作。科技和 教育具有双重的功能,既能为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手段,又为持续的、长远 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今天科技和教育能够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知识、技术、 人才,从而提供效益,是在此之前的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所作的回报。 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 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 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目标作出了规定: 到 2000 年的目标是,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 的科技体制。在工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 大进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显著提高。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基本转向依 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到 2010 年达到以下战略目标:使基本建立的新型科技体制更加巩固和完善,实 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繁荣科技事业,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队伍。 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有显著提高。 重大学科和高技术的一些领域的科技实力接近或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重要产业的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技 术。主要领域的生产技术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一些新兴产业的生产技术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 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 识经济”已经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给社会生产和生活方 式带来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 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制定和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 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 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 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 合。科技工作必须自觉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 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要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 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 用,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有条件的科 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还可以组建科技企业,走产学 研结合的道路,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 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基础性研究要按 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瞄准国家目标和世界前沿,集中力量攻克难关,重 点解决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要求,逐步建立规范有效的多渠道投入体制,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在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强我们自己 的创新能力。一九九八年二月四日, 江泽民 同志在对 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的研究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 的发展至关重要。 东南亚 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调 整则提供了机遇。科学院提了一些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搞些试 点,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根据我 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惯例 的原则,积极开展多渠道、 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这是毫无疑义的。 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面对“知识经济 ”的挑战, 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的科技力量,迅 速构建一个完整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包括以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 型大学为核心的知识创新系统、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系统、以高校和 职业培训机构为主的知识传播系统、以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知识应用系统。国家科技 创新体系应当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 篮,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最重要的资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 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 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要尽快建立起一整套人才培养、选拔、交流和使用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特别 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的作 用,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 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要重视从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中培养选拔科技人才及 各类专业技术能手。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尊师重教。要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 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和技术培训,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引导社会力 量办学。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 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开展群众性科技 活动,用科学战胜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反对各种伪科学活动,形成学科技、用科技 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