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打法
京剧常用锣鼓用途及打法 冲头 以大锣、小锣和铙钹交叉合奏,音量一强一弱,配合上场、下场与一般的动作,以及在 念白中加强语气用。但主角的第一次上场不用;一场戏的结束(舞台上不留一人)时人物的下场也很 少用。例如:《空城计》中探子的三报,即用冲头上场;《连环套》中窦尔敦念:“„„他就暗发” 后,也用冲头来配合动作和加强语气。 长尖 以大锣、小锣和铙钹相间击奏。形式、用法与冲头大致相同,只是适用于由慢转快的动作 上。例如:《群英会》中周瑜唤众将进帐时,众将上场即用长尖;又如起霸时上场亮相后,在往台口 走的时候就用这个点子,不过比一般的速度较慢一些。 长丝头 以大锣和铙钹相间击奏, 用途及作用略同于冲头, 大都用在唱罢摇板之后的人物上下场, 以此代替冲头。例如:《斩马谡》中诸葛亮唱罢“算就汉室三分鼎,险些一旦化灰尘”两句摇板之后 探子上场时,即用长丝头。 小锣长丝头 专用小锣击奏,配合较急促的上下场和走圆场等动作。例如:《金玉奴》中金玉奴 给莫稽去取豆汁的匆忙下场,《牧虎关》中高来向高旺报事的几次上声,《打焦赞》中杨排风的上场 等,都用小锣长丝头。 带锣 常接在唱腔之后,配合跑原场和武打等动作时使用。例如:《打鱼杀家》中萧恩唱完“江 湖上叫萧恩不才是我”一句以后,与教师对打时即用带锣。 小锣带锣 小锣带锣的作用略如阴锣,常用于配合台上较浪费时间的动作。例如:《洪洋洞》中 老军程宣作掘土掩埋孟良、焦赞的尸体的动作时,即用小锣带锣。 一封书 用于配合武戏的某些比较缓慢的对打动作,节奏型基本是冲头,但开始的底鼓不同,且 节奏和速度都比较平稳缓慢,音响沉着有力,乐器并加用堂鼓(每拍两击)。例如:《艳阳楼》中高 登与花逢春、呼延豹、秦仁等人对打时,即用一封书。 慢长锤 慢长锤多用于人物上场时。慢长锤是由长锤和夺头结合而成。多用于原板、慢板或二六 的入头,或是配合比较缓慢的上场、更衣等动作。例如: 《甘露寺》中孙尚香慢板唱上时, 《草桥关》 中铫期唱完“转过了万花亭太和殿上”一句之后,《文昭关》中伍子胥和皇甫讷互换衣服时,都用慢 长锤。 快长锤 快长锤是由长锤和凤点头结合而成, 演奏时速度较快。 多用于快板、 流水、 摇板的入头, 同时配合较急促的上下场或走圆场的动作。例如:《定军山》中黄忠攻打开荡山上场唱快板时;《打 鱼杀家》中李俊、倪荣上场开唱前,都用快长锤。但快长锤在习惯上不作为二黄摇板的入头。 散长锤 又名“撞金钟”、“摇板长锤”。是散板的入头,或用以配合缓慢、迟疑情绪的动作。 例如:《文昭关》中伍员的上场;《二进宫》中徐彦昭、杨波的上场,都用散长锤。 闪锤 又名“拗锤”、“反长锤”,用于流水、快板、摇板的入头。但在习惯上只限于已在台上 的角色开唱,而不作“唱上”的锣鼓,也不作二黄摇板的入头。例如:《空城计》中诸葛亮唱“我用 兵数十年从来谨慎”前,《打鱼杀家》中萧恩唱“父女们打渔在河下”前,都用闪锤。 纽丝 多用于散板的入头, 同时也配合上场、下场及一般的动作。如《空城计》中诸葛亮下城后, 唱“人言司马善用兵”一段之前,即用纽丝;再如《四进士》中宋士杰被轰下堂去,在他唱散板前, 为了配合他的伤痛和挣扎起立的较迟缓的动作,也用纽丝。在配合人物动作时,大锣可适当地人揣锣 或加锣来加强伴奏气氛。 快纽丝 快纽丝也是散板的入头,也可以配合上下场用,常用于比较匆忙、紧迫的情境。如《大 保国》中杨波上场时唱的散板,即用快纽丝作入头。演奏快纽丝时,不宜打得太长。 抽头 又名“七字锣”,作用是原棉的入头,但习惯上只作接唱的二黄原板或四平调的入头,而 西皮原板不用。例如《文昭关》中伍子胥唱二黄原板“哭一声爹娘不能相见,不能见,爹娘啊”以后, 接打抽头再唱原板。另外,也可作摇板的入头,二黄、西皮都可用,但二黄用得较多,例如《草桥关》 中刘秀唱二黄原板“叫内侍忙摆驾后宫来进”,唱散以后;《大保国》中徐彦昭上场后唱摇板,都用 抽头入二黄摇板。 小锣抽头 小锣抽头也是摇板、流水、快板的入头,在文静的气氛下,配合上场、下场、走圆场 及其它的动作。例如《洪洋洞》杨延昭第二场上场唱二黄摇板时,《打渔杀家》萧桂英捧茶上场唱西 皮摇板和《桑园会》秋胡上场唱快板,都用小锣抽头。 滚头子 滚头子不作开唱用,只是配合动作。例如《定军山》中黄忠接到夏侯渊“走马换将”的 通知,决定将计就计。当他传令全军以后,在思考明天阵前如何骗过夏侯渊时,就用滚头子来配合表 现他用手势虚拟的各种动作。 大锣水底鱼 [水底鱼] 原为昆曲干念的牌子,京剧移用,省略原有的词句,只用锣鼓部分。主要 用途是配合行路时匆忙急促的步伐(包括上下场和走圆场)。例如《望江亭》第一场,谭记儿与白士 中下场后,白道姑念:“待我关了观门。”随即由四家丁、张千、李万引杨衙内急忙上场,这时即用 水底鱼锣鼓。 小锣水底鱼 小锣水底鱼用法与大锣水底鱼略同。例如《打鱼杀家》中丁家教师赴萧恩家催讨鱼 税时的上场和《女起解》中崇公道进监时的小圆场也用小锣水底鱼。 四边静 [四边静] 原为昆曲的干念牌子。 除了 《青石山》 中周仓需要念词 (但不是昆曲原来的“大 字”)以外,一般只是代替水底鱼使用。四边静锣鼓也可以分段使用,例如《空城计》第二场,马谡、 王平发兵街亭时,即先用四边静的前半段;待第四场马谡、王平领兵抵达街亭上场时,再用后半段。 扑灯蛾 [扑灯蛾] 原为昆曲干念牌子,京剧移用。水底鱼可以不念词句,扑灯蛾则必须念词(按 照剧情编撰),只是句数长短并不限制。多用在感情激动的情况下,配合念数板。例如《狮子楼》中, 武松与士兵的对念:“士兵一言来提醒,武松起下杀人心!„„”就是扑灯蛾。再如《鱼肠剑》中专 诸念的“牛二太欺心,太欺心!”也是扑灯蛾。至于牛二接着念的扑灯蛾,则是小锣扑灯蛾,打法与 大锣相同。 急急风 急急风在演奏速度上比一般锣鼓点子快,多用于急促、紧张、激烈及战争的情境,用以 配合人物的上下场及行路、战斗、厮打等动作。例如《打鱼杀家》中萧恩唱罢“听一言不由我七窍冒 火”后,与教师们的对打;《空城计》的司马懿幕内唱完“大队人马往西城”之后的领兵上场时,也 用急急风。 紧锤 又名望家乡或串锤。基本上以大锣连击,声音不断。用在快板之前,是快板的入头,多用 于匆忙、紧张的情境。一般快板多有胡琴过门,但在紧锤之后,也可以立即接唱,表示情绪急迫,如 《赤桑镇》中吴妙贞唱完“见包拯我怒火满胸膛”后接唱的快板;另外也可作配合简短动作的锣鼓, 如《大保国》中徐彦昭上场也是用紧锤。 搓锤 搓锤用以配合表现焦急的情绪或是失常的动作。但只用于某种特定的唱腔之后。例如《搜 孤救孤》,程婴唱完回龙后,即接打搓锤。再如《问樵闹府》中范仲禹唱四平调“叫一声范金儿你来 了罢!”之后,接打搓锤,以配合范仲禹甩发动作和他的神智昏迷状态。 阴锣 所谓阴锣即是大锣、钹的弱音演奏,但小锣从始至终并不作弱音。阴锣是配合暗中的或是 迟缓的动作,包括改装、跳形等。剧中用得最多的如《三岔口》、《武松打店》、《白水滩》等,配 合剧中人物的摸黑、觅物和迟缓的动作。另如《女起解》中崇公道为苏三戴枷,《宇宙锋》中赵艳容 下场改装等,都是用阴锣。 九锤半 又名“双飞燕”常用于剧中人物一时较匆忙的动作或紊乱的情况,或配合暗中动作等。 例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