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提分必做】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
最新审定版试题最新审定版试题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7.(2010 浙江文综,15,4 分)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答案B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卖新 丝”“粜新谷”反映了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 反映了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 11.【加试题】(2015 课标Ⅱ,26,4 分)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 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答案C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人口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先进的农业技 术,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 C 项。A、D 两项与题意无关。B 项不是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 12.(2013 江苏单科,1,3 分)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 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答案B由所学可知成套铁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都存在以偏概全的错 误,故均可排除。 13.(2013 海南单科,8,2 分)右图反映的是()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答案B本题为图片材料型选择题。仔细观察图片:图上方为一位古代男子正驭使一头牛耕田,图下方为一位 古代女子在织机前织布,所以图片反映的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形式。A、C、D 三项在题干中无从 体现。 14.【加试题】(2017 课标Ⅲ,26,4 分) 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 20 以下2417.3% 20~13010374.1% 131~300107.2% 300 以上21.4% 小计139100%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欢迎下载!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最新审定版试题 答案A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地占有 130 亩以下土地的户数占总数的90%以上,反映了当时自耕农户占主体,这 说明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选 A 项。B 项与表格信息不符;C、D 两项表格信息无法体现。 15.【加试题】(2014 广东文综,13,4 分)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 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 答案C唐代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根据材料中“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可知均田制受到 破坏,故 C 项正确。A 项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D 两项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排除。 16.【加试题】(2013 课标Ⅱ,25,4 分)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 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答案D宋代中央集权日益强化,A 项与史实不符。“不抑兼并”会造成土地高度集中,故 C 项不正确。B 项在 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D 项正确。 17.【加试题】(2013 重庆文综,2,4 分)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 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答案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是在不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由国家将掌握的部分 土地和无主荒地按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农民耕种,不得买卖,故 A、B 两项错误,D 项正确。受田农民除向国家缴纳 赋税外,还要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C 项错误。 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5.(2013 浙江文综,38,10 分)(节选)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 松江府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 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 苏州府 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 嘉兴府 七千余家……”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 湖州府 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 的主要变化。(10 分) 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1)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既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又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紧 扣材料,抓住时代背景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总体的概括。 4.(2016 课标Ⅲ,27,4 分)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 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欢迎下载!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最新审定版试题 答案A明末江南农村雇工骄惰成风,雇主要好生款待才能留住他们,与百年前勤劳顺从的雇工相比,其地位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此时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雇工需求量加大,故应选 A 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私人雇 佣关系,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 B 项;材料并没有体现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中人身依附 关系的弱化,排除 D 项。 评析本题以明末江南农村雇工地位的变化入题,旨在考查明末商品经济发展这一知识点,难度适中,解题的关 键是能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5.(2013 天津文综,2,4 分)“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 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答案B从材料信息可知,自宋代至明代,棉花作为纺织原料,其地位日益重要。这得益于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故选 B 项。A、C 两项不属于“前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