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
第四章第四章学习理论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向 雷锋同志学习” 、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 。学习是和中复杂的心理现象。 这是因为: (1)学习都的年龄有大有小, (内容、方法不一样) (2)学习有时是主动的、积极的,有时是被动、消极的 (3)学习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4)学习可以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外部行为,也可以产生看不见、摸不着的 内容行为 (5)学习可以导致顺应性行为,也可以导致非顺应性行为,如作弊 (6)学习不仅人也,而且动物也有。 下列现象哪些是学习? (1)小鹰跟着老鹰练习飞翔 (2)小王五岁能提 5KG 物体,十岁能提 10 KG 物体 (3)运动员注入兴奋剂后奔跑的速度加快 (4)她由于长时间工作,渐渐支持不住,工作中不时出现差错。 (5)他的手受伤了,写出来的字歪歪斜斜 (6)婴儿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 (7)小孩长大后会叫“爸爸” 、 “妈妈” (8)小李跟着爸爸学外语 “学习”最早见于《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古人将“学”与“习” 拆开使用, “学” :获得知识、技能; “习” :巩固知识、技能。最早将这两个字连 起来作用的是《礼记.月令》 “鹰乃学习” (一)广义的学习(即人和动物的学习)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公招书: 是指人和动物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 的比持久的变化,如小鸟学飞,小孩学走路) 1.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2.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行为(婴儿吃奶----吃饭) 3.学习会导致行为变化 外显的:游泳、打字、骑车的学习 潜在的:现代艺术的鉴赏、对道德观念的领会。这类学习不一定在人们的日常行 为中直接表现出来,但却影响着人们在将来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即它 们改变了人的行潜能。 辨析:个体的一切行为变化可以归于学习 学习的结果必然导致行为变化,行为变化是学习的标志,但并不是一切变化都是 学习引起的,如药物、成熟、疲劳、创伤等也可以导致行为变化。 (1)学习的行为变化是使行为水平提高,而疲劳、创伤、痛苦等引起的行为变 化是使行为水平降低。 (2)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行为变化,如果是偶尔的,短暂的行为变化, 则不是学习,如药物、激情等所引起的行为变化比较短暂 (3)学习的行为变化必须由“经验”所引起,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没有 经验,便没有学习” ,成熟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是由生理功能的发育引起的,速度 慢,学习所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速度较快 传递方式表现方式调节行为 经验种族经验遗传方式无条件反射本能行为 个体经验个体生 活中获条件反射习得行为 得 (二)狭义的学习(人类学习) 指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人 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相比,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学习动力不同。 动物的学习以满足个体的生物需要如生存、 种族繁衍等为动力; 人类以满足人类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动力。 2.学习内容不同,人的学习内容及其丰富多彩,除了要掌握个体经验外,还要掌 握社会历史经验。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中, 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 并把它们物化在劳动对象上, 具体表现在文化科学、 天文地理、 政治经济、 哲学历史、宗教艺术、体育卫生等人类创造的历史文明中,它们是人类劳动和智 慧的结晶,学习这些历史经验,可给人们提供借鉴,使人们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 更自觉、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3.学习形式不同。 人的学习不仅能以直接的形式获得个体经验,而且还能以语言 为中介(媒介)间接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动物没有语言,动物只有声音和对声 音的反应。 4.学习过程不同。动物的学习是消极地、被动的;而人的学习是自觉、主动的。 (三)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 学生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自觉地掌握一定 系统的知识、技能,形成品德,发展智能和体质的社会活动。学生的学习是人类 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如下: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 间接经验, 虽然有时也要参加一些实践活动, 以取得直接经验,但学生的实践是服从于一定的学习目的的.与科学家探索尚未 发现的客观真理的实践活动是不同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有系统地指导和传授,使学 生的学习避免了许多弯路,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问内取得更有效的学习成果。 3. 学生的学习具有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 什么时候开设什么课程,学什么内容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 4.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性的 学生的学习与人类学习一样,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他们的学习又不是 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 与将来的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习付出努力。因此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 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习的意义二、学习的意义 (一)学习个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条件,是人和动物赖以 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 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 生活方式越简单, 其 行为的先天成分就大, 成熟在发展中的作用就 越重要,学习的作用就越小。 动物的生命形式越高级、生活方式越简复杂, 其行为的后天成分就大, 成熟在发展中的作用 就越小,学习的作用就越大。 人类是最高级的生命形式,学习对人类来说,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 离不开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 (二)学习是人积极地作用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人类的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环境,更重要的是积极地作用和改造环境,使之更好 地为人类及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改造自然环境,如改造沙漠、盐碱地、 、大 气污染和河流污染。改造社会环境,如改造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整顿社会秩序 等。 (三)学习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学习能促进人的生理成熟。成熟受“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支配。实验,一出 生的婴鼠分成两组,第一组以丰富多彩而又多变的环境刺激和适当的学习训练, 第二组放在贫乏、单调与缺乏学习机会的环境中。结果到 4——10 周后,第一组 其大脑皮层增重加厚,神经突触增大或增多,神经胶质细胞的数目增多,核糖核 酸与脱氧核糖核酸的比率改变。 A.H.Risen1965 年,把两个刚生下来的黑猩猩放在完全黑暗中剥夺光刺激对它们 的视觉器官的作用,结果十六个月后发现,这两个动物的视觉严重落后,除非当 物体接触到它拉的身体进,它们才对物体发生反应,当物体向它们面前移动时也 不眨眼。 2.学习会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如狼孩,八岁前,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经过教 育两年学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 6 个单词,六年学会了直立行走,七年学习了 45 个词。 三、学习的种类 (一)我国的学习分类 1.潘菽对学习的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和熟练动作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