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君子风范
一、构建于贵族时代的人格理想 1.1 课程目的和内容 1.以下哪一项是《诗经》中的篇章: (关雎)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时期的著作: (论衡) 3.司马迁对先秦君子的评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出自于《史 记》哪一篇: ( 《史记·孔子世家》 ) 4.“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周公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祖先。 5.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君子文化人格与战国时期的士大夫文化人格相同。 (×) 1.2 君子的含义及要求 1.广义的先秦君子的含义不包括(必须是贵族男子) 。 2.根据先秦时期的话语体系,“君子”与以下哪一项是对立关系: 小人 3.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先秦君子的要求: (刻薄寡恩的心胸) 4.根据先秦君子的要求,一个人不用学习也能够成为君子。 (×) 1.3 追求君子精神的渊源 1.从现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周朝取代殷商的主要是依靠以下哪一项: (武力争夺) 2.通过对比殷周二朝对各自兴国历史的阐述,周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 以下哪一项中: 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 3.以下《尚书》的篇章中哪一篇与周公制作和颁布诰命有关: ( 《周书.大诰》 ) 4.根据《诗经》中对周朝祖先后稷歌颂的内容,周朝特别重视的行业是(农业) 。 5.根据先秦诸多文献的描述, 周文王和周公的事迹为先秦君子树立了武力征服的典范。 (×) 1.4 君子风范的形成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君子风范产生的历史背景: (科举选才制) 2.从某种程度而言, 以下哪一朝代的人首次将自我个体的道德完善作为人生第一目的: (周人) 3.出自于《左传》的“三不朽”不包括(立武) 。 4.根据先秦文献的描述,周人必然是无意识和无目的地塑造了周代君王的正面形象。 (×) 5.根据周朝历史进程的内在逻辑,先秦君子风范起源于周人对理想世界和人格的追求 过程中。 二、风度翩翩的一代 2.1 君子的形象要求 1.“文质彬彬”是以下哪一位先秦思想家对君子的描述: (孔子) 2.根据《礼记·玉藻》的记载,西周贵族的外在服饰具有以下哪一种特征: (等级性) 3.根据 《诗经》 的记载, 西周贵族君子只注重内心品德的高尚而不注重外表的优雅得体。 (×) 4.周代贵族君子最讲究的品质是由外在和内在所共同体现出的个人风度。 2.2 君子形象的重要性 1.根据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 贵族君子使人信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 (举止威仪) 。 2.周朝贵族君子风度的必要条件是(穿戴得体,行止得当,威仪得彰) 。 3.根据《诗经·郑风·有女同车》的描述,先秦时期女子可以佩戴玉饰。 4.先秦君子追求表里相错、行前德后,因此最为重视服饰的彰显作用。 (×) 三、出言有章的诗人 3.1 《诗经》的作用与来源 1.《诗经》中收录的最晚创作的一首诗是( 《陈风.株林》 ) 。 2.先秦时期贵族君子对《诗》尤为重视的意义不包括(学习反叛独立精神) 。 3.现存《诗经》是由孔子一人独立编纂完成的诗集。 (×) 4.《左传》郑庄公“其乐融融”的诗歌属于自我创作式的即兴赋诗。 3.2 《诗经》中蕴含的君子风范 1.郑国伯有赋卫国人为讽刺卫伯所作的《鄘风·鹑之奔奔》是为了表达对以下哪一位的 不满: (郑国国君) 2.相比于其他部分, 《诗经》中的哪部分保存了大量先秦贵族君子创作的诗: ( 《雅》和 《颂》 ) 3.《诗经·小雅·黍苗》“肃肃谢功,召伯营之”歌颂的是西周召公。 4.先秦贵族君子高度的诗学修养对政治外交活动起到了负面作用。 (×) 四、熟悉礼乐的大夫 4.1 礼乐的概念与礼的要求 1.一般来说,中国传统礼仪的源头是(西周文化) 。 2.一般来说,西周文化被称作为以下哪种文化: (礼乐文化) 3.《仪礼》首篇论述的先秦贵族礼仪是(士冠礼) 4.《左传》中对历史事件“礼也”“非礼也”的评价表明了先秦贵族君子特别重视礼仪。 5.在外交场合中讲礼仅仅是先秦贵族具备君子德行的标志, 而完全不会影响国家大事的 成败。 (×) 4.2 乐的作用和意蕴 1.先秦时期贵族君子侧重于通过以下哪种角度来评判音乐的优劣: 象征政治和道德意义 2.从本质而言, 周人将乐配礼而行的依据是通过乐的艺术感染达到以下哪一个目的:(把 外在强制变成内在知觉) 3.根据《周礼》的记载,先秦时期掌管国家音乐制度的最高长官是(大司乐) 。 4.对于先秦贵族君子而言,乐的修养能够完全替代诗的修养。 (×) 5.根据《周礼》的记载,先秦时期祭天活动需要奏黄钟、歌《大吕》 、舞《云门》 。 五、博学多识的才子 5.1 君子的广博学识 1.根据《学记》的记载,先秦时期贵族君子的大学教育内容不包括: (辩文识字) 、 2.以下哪一项不是先秦君子博学多才的特征: (唯物) 3.先秦时期贵族君子的教师大多出自于巫、史、太师等官职。 4.根据《学记》的记载,先秦时期贵族君子在大学教育中达到小成境界后才能够做到化 民易俗。 (×) 5.2 君子的慎思明辨 1.西周建国时期定立的分封政策是(封建亲戚,以潘屏周) 。 2.根据《左传》的记载,以下哪一个成语出自于“宫之奇力谏假道”: (唇亡齿寒) 3.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与殷商以德立国不同,西周以鬼神立国。 (×) 4.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先秦贵族君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形象鲜明的、 具有相当文化品 格的社会群体。 六、孝子不匮 6.1 君子的孝子情结 1.一般来说,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君子道德追求的最高目标: (朝秦暮楚) 2.根据《左传》的记载,颖考叔助郑庄公母子和好的事迹主要表明了以下哪一种先秦君 子的精神: (孝) 3.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智是先秦时期的家庭道德核心。 (×) 4.先秦时期的贵族君子主要是从道德的角度来思考人生的价值问题。 6.2 追求孝道的利与弊 1.根据《左传》的记载,弃疾自杀事件表明了以下哪一种先秦君子的品质矛盾: (先忠 后孝) 2.根据先秦君子的品质特征, 《国语·晋语》记载的申生自缢事件的原因是(崇孝) 。 3.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以下哪一项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根本: (孝道) 4.在先秦时期,不孝会破坏诸如忠诚、义气等其他君子的品质。 七、忠烈人生 7.1 忠的含义与公忠 1.先秦时期“公忠”的本义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完全服从君主) 2.“忠”不见诸甲骨文、金文而广泛出现在西周文献中,表明了先秦君子忠的品质从以下 哪一时期开始兴盛: (西周时期) 3.先秦君子公忠和私忠的内涵是其日常生活和政治外交行动的原则之一。 4. 《左传》 “公家之利, 知无不为”表明了先秦君子“忠”的对象是具体个人而非国家社稷。 × 7.2 私忠与忠的评价 1.先秦君子“忠”的内涵源自于古老氏族社会以来的哪种观念: (群体意识观念) 2.以下哪一篇《诗经》中的怨刺诗不属于先秦君子公忠精神的表现:( 《关雎》文王刺厉 王) 3.在西周宗法制社会背景下,公忠与私忠是完全分离的两种先秦君子精神。 (×) 4.从“雅者,正也”的角度而言, 《大雅》 《小雅》的抒情诗超越了先秦君子个人利益而具 备一定的公忠精神。 八、义士情怀 8.1 义的含义与要求 1.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以下哪一项属于“义”的本义: (已之威仪) 2.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以下哪一种事迹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