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相关资料
1.3习题 1.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从数据管理的角度看,数据库技术到目前共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 数据库系统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特点:数据不保存,没有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没有文件 的概念,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特点: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文件的形式已 经多样化,数据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特点:采用复杂的结构化的数据模型,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最 低的冗余度,数据控制功能。 2. 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数据是指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人们通过数据来认识世界,交流信息。 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 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 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 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 计算机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和统计 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控制的功能,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 是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 (DataBase System,简称 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了数据库后的系统, 由计算机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构成,即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使用人员构成。 3. 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答:简化管理,提高效率,提供安全。 4.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二级映象的特点。 答: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 内模式。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 DBMS 管理,使用户能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 为了实现这三个层次上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中提供了两层映象:外 模式/模式的映象和模式/内模式的映象。 5. 什么是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什么是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答: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都有一个外模式 /模式的映象,它定义并保证了外模式与 数据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模式改变时,外模式 /模式的映象要作相应的改变以保证外模式 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根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 序的逻辑独立性,即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库的内模式依赖于它的全局逻辑结构,即模式。它定义并保证了数据的逻辑模式与 内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模式 /内模式的映象也必须作相应的修 1 改,使得模式保持不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即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6. 举例说明,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有哪些单位部门使用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所起的作用 如何? 答:电信、图书馆、银行等部门。 2.4习题 1. 信息有哪三种世界?分别都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信息的三种分为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 信息的现实世界是指人们要管理的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事务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事物的 发生、变化过程。它客观存在而不依赖于人们的思想。 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人们用思维,以现实世界为基础作进一步的 抽象,对事物进行选择、命名、分类等抽象工作之后,并用文字符号表示出来,就形成了信 息世界。 计算机世界是将信息世界中的信息经过人们的抽象和组织,按照特定的数据结构,即数 据模型,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 信息的三种世界之间是可以进行转换的。人们常常首先将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或 对象抽象为某一种信息结构,这种结构并不依赖于计算机系统,是人们认识的概念模型。然 后再将概念模型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具体的DBMS 支持的数据模型。 2. 什么是概念模型? 答:概念模型是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概括。它应真实、充分地 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能表达用户的各种需求, 包括描述现实世界中各种对象及其复杂联系、用户对数据对象的处理要求和手段。是现实世 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设 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3. 解释概念模型中常用的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 答:客观存在并且可以互相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称为属性。 能在一个实体集中惟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属性称为码。 某个(些)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的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同类型的实体集合称为实体集。 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型)内部的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4. 实体的联系有哪3 种? 答:实体之间的联系根据所表现的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种: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 多对多联系。 6. 数据模型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2 7. 在实际的数据库系统中, 用到哪些数据模型?比较关系数据模型与非关系数据模型的 优缺点。 答:实际的数据库系统中最常见的数据组织方法有四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 型、面向对象模型。 关系模型的优点:使用表的概念来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简单直观;关系型数据库都使 用结构化查询语句,存取路径对用户是透明的,从而提供了数据的独立性,简化了程序员的 工作;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系模型的缺点:关系模型的联结等查询操作开销较大,需要较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持, 所以必须提供查询优化功能。 8. 试举出三个分别是属于层次、网状和关系模型的实例。 答: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属于层次模型。 计算机网属于网状模型。 路由器的路由表属于关系模型。 9. 解释关系模型中常用的概念: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域,分量,关系模式。 答:一个关系对应通常所说的一张二维表。 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 表中的一列称为一个属性。 表中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它们的值可以惟一地确定一个元组,且属性组中不含多余的 属性,这样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关系的主码。 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 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称为分量。 关系的型称为关系模式,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 10. 关系模型中实体之间的联系分为哪3 类? 答:联系可以分为三种: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的联系,多对多的联系。 11. 解释在面向对象模型中的对象、封装和类的概念,并一个实例说明面向对象模型。 答:现实世界的任一实体都被称为模型化的一个对象,每一个对象有一个惟一的标识, 称为对象标识。 每一个对象都将其状态、行为封装起来,其中状态就是该对象的属性值的集合,行为就 是该对象的方法的集合。 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称为类。 3.6习题 1. 常见的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哪三类? 答: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关系代数、关系演算、介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之间 的 SQL 语言。 2. 简述概念:关系,域,笛卡儿积,属性,候选键,主键。 答: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简单清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