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技术操作指引
附 5 颈部血管超声技术操作指南 1、仪器设备及检查前准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常规采用宽频或变频线阵探头。部分患 者颈动脉分叉位置高、 血管位置较深、 体型肥胖或颈部短粗, 必要时可用低频凸阵探头或小凸阵探头或扇形(相控阵)探 头。 检查前准备: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前应询问心脑血管病及相关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药物或外科治疗史和相关影像检查结果。 2、检查技术及诊断标准。 (1)正常颈动脉超声检查步骤:正常颈总动脉、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的超声检查。 (2)采用灰阶显像方式先以横切面再以纵切面检测,右侧 自无名动脉、左侧从颈总动脉自主动脉弓起始处开始连续观 察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段全程、颈 外动脉主干及分支。 (3)观察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血管壁的 三层结构,包括内膜、中膜、外膜。 (4)纵切面分别在颈内、外动脉分叉水平上下方 1-1.5cm 范围内测量颈总动脉远段(分叉下方)、颈内动脉球部(窦 部) 、颈内动脉近段(分叉上方)直径和颈总动脉远段动脉 内-中膜厚度(IMT) (无斑块位置) ;观察上述部位有无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鉴别颈内外动脉(表 1) 。 (5)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观察动脉血流充盈 状态。 (6)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远段) 、颈内动脉 球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存 在血管狭窄时计算颈内动脉狭窄段与颈总动脉(或狭窄远端) 流速比值,分析血流频谱特征。 表 1. 颈内、外动脉的鉴别 项目 内径 解剖特征 检测位置 频谱形态 颞浅动脉叩击试 验 颈内动脉 较粗 无分支 后外侧 低阻力型 无变化 颈外动脉 较细 多个分支 前内侧 高阻力型 传导震颤性血流波形 (7)正常椎动脉的超声检查步骤:观察双侧椎动脉从开口 处、椎间隙段、枕段全程的血管形态、走形、起源,测量记 录椎间隙段管径及血流速度。 (8)正常锁骨下动脉的超声检查步骤:观察检测双侧锁骨 下动脉开口处至椎动脉分支水平血管结构特征,测量开口处 血流速度。 3、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1)IMT 及斑块的界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球部(窦部) IMT≥1.0mm 为增厚,局限性 IMT≥1.5mm 定义为斑块。 (2)斑块的评价: (a)根据斑块声学特征:①均质回声斑块:分低回声、等 回声及强回声斑块;②不均质回声斑块:斑块内部包含强、 中、低不同回声。 (b)根据斑块形态学特征:①规则型:如扁平斑块,基底 较宽, 表面纤维帽光滑, 回声均匀, 形态规则; ②不规则型: 如溃疡斑块,表面不光滑,纤维帽回声不连续,形成“火山 口”样缺损。 4、颈内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采用的标准是 2003 年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 布的标准(表 2) 。 表 2颈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颈内动脉峰 动脉收缩期 狭窄程度峰值流速 (cm/s) 正常或<50% 50-69% 70-99% 闭塞 <125 125-230 ≥230 无血流信号 动脉舒张期 值流速/颈总 末流速 动脉峰值流 (cm/s) 速比值 <40 40-100 ≥100 无血流信号 <2.0 2.0-4.0 ≥4.0 无血流信号 5、椎动脉狭窄程度分类。 椎动脉狭窄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表 3 为参考 标准: 表 3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评价标准 狭窄程度 动脉收缩期峰动脉舒张期末 值流速(cm/s)流速(cm/s) 85-14027-35 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狭窄段 /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狭窄 远段 1.3-2.1<50% 50-69%140-21035-502.1-4.0 70-99%≥210≥50>4.0 闭塞无血流信号无血流信号无血流信号 6、椎动脉闭塞分类。 (1)全程闭塞:颅外段全程无血流信号。 (2)节段闭塞:起始段血流信号消失,椎间隙段侧支动脉 血流信号。 (3)颅内段闭塞:颅外段血流信号存在,CDFI 显示无“中 心亮带” 特征, 频谱多普勒显示低速单峰形 (无舒张期血流) 。 7、操作注意事项。 (1)注意仪器的调节,包括聚焦、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增益、 脉冲重复频率、滤波等。多普勒检测血流速度时一定要注意 声束与血流之间的角度≤60°。 (2)注意重度狭窄与闭塞的鉴别。 (3)对于重度狭窄或可疑闭塞的血管病变可采用能量多普 勒超声检测微弱血流信号。 8、报告内容。 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 必须内容。以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1)检测结果描述: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球部、颈内 动脉近段、椎动脉(椎间隙段)管径的对称性;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球部的 IMT, 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位置、 大小、 形态、声波特征;上述检测动脉的血流速度;颈外动脉血流 速度。 (2)诊断结论:上述检测动脉超声诊断结果。狭窄程度的 定量、血管闭塞、侧支循环形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