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祭祖习俗
除夕祭祖习俗除夕祭祖习俗 【除夕祭祖习俗】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 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 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 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 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 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 “。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 “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 先、诸神拜年。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 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 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 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 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 祖列宗的 “在天之灵” , 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 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 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 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 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 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 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相关阅读: 【除夕有什么习俗】1、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 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 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 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 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 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 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 ,然后带领全家举 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 “财神正东、 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 。 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 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 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2、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 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 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 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 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 如: “百分” ,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 诸神” ,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 ;福禄寿三星 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 。有的则须到破 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 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 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3、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晋朝人周处 《风土记》 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 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 。这是现今 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 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4、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 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 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 ,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 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 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 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5、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 作“隔年饭” ,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 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 “二米子饭” ,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 的“金银饭” 。 6、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 、 “春贴” 、 “对联” 、 “对子” ,属于楹联的 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 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 一年(723 年)。 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 潮流发 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7、祭祖 据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介绍,祭祀 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 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 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 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 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 人们才开始享用。 8、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 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 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 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 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 “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 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 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 、 “面朝大门为 尊” 。 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 末席为最低者。 如果是请客, 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 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9、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 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 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 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 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 包。 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 “压 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 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 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 好兆头。 10、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福”字 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