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读书活动总结范文汇总五篇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老师个人读书活动总结范文汇总五篇 老师个人读书活动总结 篇1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我校开展了老师读书活动。旨在让老师在读书活动中提升自身修养,便于指导工作。同时,为了提高师生的文化底蕴,让学校内充满读书的风气。特自此总结一下我校老师读书活动: 本次活动以“创建读书校园”为主题,逐步增强学生文字素养,培育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要求老师利用午休时间与同学一起读书,共同学习,阅读学校给老师规定的参考书目,并要求老师写下大量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在开会时相互沟通参考,完成了两百多篇阅读心得。 在学生群体中,学校利用广播站和宣传栏,评选出每周一个“读书之星“、进行朗读竞赛,组织班级读书会,充分利用语文课,由语文老师组织,开展读故事,演话剧和演讲等文化活动。同学们谈到了阅读的收获,向大家推举好书,并介绍了自己在家读书的情况。在学校的号召下,不少同学参加了征文竞赛。全校同学热情高涨,参加面广,文章质量高,有60余篇习作被刊登在校园刊物《星星雨》上。 各个班级还根据各班情况制定读书计划,落实三个“一”,即读好一本书——师生携手共读一本书,读完、读懂;做好一件事——老师引领学生一同做,边读边记;树好一榜样——树立一个读书好榜样,实践一种读书精神。 学校方面积极组织活动,配合学生和老师,把读书活动推到高潮。 1、开放学校阅览室: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学生可以根据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图书也可开架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 2、办好班级图书角:以学生自带为主,毕业班捐赠为辅,加上由学校统一给各班借阅的图书,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交换、补充,每个班相当于都有一个“小小图书室”。 学校加强校园阅读氛围的创设,精心布置美化校园,使校园也具有“书香气”。 从小区绿地到小园一石一草,从校园主体墙到走廊楼道,无不充斥着大量的阅读信息,养成文化。学校定期开展各类读书竞赛活动,进行各类阅读之星评比。上好每周的阅读课,以保证学生“会读”。办好校刊,每月一期,发表学生的优秀文章,鼓舞师生阅读,体现阅读成果。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学生读书竞赛,分别于四月、五月、六月中下旬开展了学生朗读竞赛活动。有180余人次在朗读竞赛活动中受到表彰,有18个优胜小组得到表奖。涌现出一大批记忆能手和朗读天赋好的学生。 希望大家能从这篇读书活动总结范文中得到一些写作的经验。更多活动总结请戳活动总结。 老师个人读书活动总结 篇2 老师只有坚持读书,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在提倡素养教育的今日,家长对学生的期望高,学校对老师要求高,而学生却是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老师?这是我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读完《给老师的100条建议》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老师常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老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育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应该怎么做: 一、老师心存博爱,教育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判、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信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怀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作为一名老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在老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常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劲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讨论学生,讨论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讨论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弃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常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讨论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助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讨论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二、转变教育角色,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讨论者、探究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老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给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