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和目的
1 绿色建筑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和目的 1.1绿色建筑研究院成立的背景 1.1.1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建筑业以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奉献也越来越大。有关资料表白,全社会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干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建筑业增长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在很大限度上影响并决定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未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建筑业接纳了农村近1/3的富余劳动力就业。更为重要的是,建筑业在相称一些地区成为本地财政的支柱性力量,税收奉献突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做出了重要奉献。因此,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经济高速增长给我们带来就业、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温室效应等能源和环境问题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地球和生活,走可连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作为能耗占所有能耗1/3的建筑业,很早就将可连续发展列入核心发展目的,绿色建筑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保罗把生态经济学和建筑学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理念,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能源危机,兴起了建筑界的节能设计运动,太阳能、潜层地热、风能、节能维护结构等技术相继涌现,同时也引发了“低能源建筑”、“诱导式太阳能住宅”、“生态建筑”、“风土建筑”的热潮。最近更是在地球环境危机声中,产生“生命周期评估”、“CO2减量”、“生物多样性设计”等全面性的地球环保设计理念。绿色建筑由初期的被动式建筑、高效节能建筑发展到如今的健康建筑、可连续建筑。绿色建筑研究发展的基本脉络可以概括为:“从长期存在的地区性建筑或是气候设计,到能源危机后的以被动太阳能设计为代表的节能建筑,再延展到以追求自然系统原则为诉求的生态建筑,到现今可连续理念的发展使环境的议程增长了社会、文和经济的维度。”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乡化的加速发展时期,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3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建筑业的物质消耗占全国物质消耗总量的15%左右,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国总能耗接近30%,建筑用水占可饮用水资源的80%左右,建材生产、与建筑活动有关的光污染、空气污染、电磁污染占所有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垃圾总量的40%。中国建筑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通过发展节约能源、资源、环保的绿色建筑,来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和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建筑业的环境问题、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2023年5月,中国初次制定科技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拟定60项战略发展项目,“绿色建筑”即为其中之一。同年10月,“绿色建筑”作为城乡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列于“十一五”规划。2023年10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提出“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随着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也渐成体系,2023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颁布实行,2023年11月,绿色建筑评价标记工作正式启动,2023年10月1日,《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标准和条例的完善进一步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由于建筑行业是能耗、用水、占地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大户,因此,只有减少甚至消除建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才干成为也许。所以,经济可连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绿色建筑,需要生态建筑和可连续发展建筑。中国既有建筑量大面广、能耗高、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因此,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执行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反映建筑领域可连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人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由十分重要的意义。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顺应了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潮流,又是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绿色建筑势必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 1.1.2绿色建筑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城市可连续发展提供样板;为生态理论创新、节能环保技术使用和展示先进的生态文明提供国际平台;为中国此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提供示范。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中国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有的亮点,将充足运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政策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和成功经验,通过十年左右的建设,使之成为展示滨海新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重要载体和形象标志。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合作项目。生态城将致力于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和谐、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为中国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为实现上述目的,生态城认真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选址区域的实际,围绕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和区域协调融合四个方面,拟定了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 指标体系的制定为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提供了依据。 中新天津生态城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和科学管理的规划理念,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致力于建设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和谐、资源节约的生态城市。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推动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运用,实现经济高效循环。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的生态人居系统;注重与周边区域在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实现区域协调与融合。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目的具体涉及:建设环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为公司创新提供机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和广泛包容的社区的形成,社区居民有很强的主人意识和归属感;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高生活品质的宜居城市;采用良好的环境技术和做法,促进可连续发展;更好地运用资源,产生更少的废弃物;探索未来城市开发建设的新模式,为中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参考。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特点是:一、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二、选择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三、以生态修复和保护为目的,建设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共熔共生的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四、以绿色交通为支撑的紧凑型城市布局;五、以指标体系作为城市规划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和建设;六、以生态谷、生态细胞构成城市基本构架;七、以城市直接饮用水为标志,在水质性缺水地区建立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水体修复为重点的生态循环水系统;八、以可再生能源运用为标志,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社会。 根据规划,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