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复习:新诗鉴赏试题训练
高考复习:新诗鉴赏试题训练 推荐文章简介: 1.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美国世贸大楼的轰然倒塌,在 阿富汗字典里从此没有了安居乐业,取而代之的是流离失所和难民潮。 B.虽然曼哈顿的大 部分公司已经开门,世贸中心周围的公共交通也 新诗鉴赏试题于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首次采用, 业已引起各级命题者的广泛关注。 这一\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 \ (《考试说明》)的新题型的闪亮登场,完全 可以说是本乎情理之中。这是因为,赏析现、当代诗歌精品原本就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内 容,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新诗有理由在\ 文学鉴赏\ 试题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在考点的 设置上,新诗鉴赏与古典诗歌鉴赏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且具有更为贴近生活的特点。因 此,可以预料,新诗鉴赏试题虽然未必成为每年高考试卷的稳定题型,然而,在今后相当一 段时间内,作为一种信度、效度较高的常见题型而为命题者采择,则毋庸置疑。 目下,新诗的阅读和欣赏恰恰是高中教学的弱项,也是高考复习的盲点,而对这一题型 的探索和研究差不多处于空白状态。有鉴于此,本文以新诗名家之作为材料。研讨新诗鉴赏 题的考点设置,探测新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向,以期为高考复习提供一份切实有用的资料。 新诗鉴赏试题涉及的知识、能力范围如下(为节省篇幅,作者、诗题出现于题干,诗歌分 行则以\ /\ 标示): 鉴赏重点之一:诗歌内容 1.对抒情主体的认知 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的\ 我\ 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 \ 我\ 满怀怨 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 我\ 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 \ 我\ 渴望火的 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 我\ 是中华儿女的写照, 有着炽烈的情感, 昂扬的斗志, 不甘沉沦, 自强不息, \ 我\ 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 我\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 来。 答案:A 这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咏物诗,全诗采用对话形式。准确解读诗歌,鉴赏者必须 作合理想象。对抒情主体\ 我\ 的种种理解不能脱离诗歌语境。\ 失去了昔日的荣华\ \ 痛恨以往 不公平的历史\ 等语,是一种不合理的想象,在诗歌文本中没有依据。 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 阅读郭沫若《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片断,作于1920年),选出对诗中意象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A.\ 炉中煤\ 是诗人自喻,活埋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家。 B.\ 年青的女郎\ ,既实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也虚指晨光熹微的祖国。 C.\ 黑奴的胸中\ \ 火一样的心肠\ ,强烈抒发了诗人眷恋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情。 D. \ 你的殷勤\ 表达了作者对\ 五四\ 以后的祖国的一种期待心情, 这是诗人抒情的出发点。 答案:B 郭沫若在《创造十年》中写道: \ \ 五四\ 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 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 眷念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 新诗中 的意象,指借以表达作者情思的具体外物。这是新诗反复使用的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古典诗 歌注重意境的营造,新诗则更注重意象的生成。这首抒情诗意象明晰, \ 年青的姑娘\ 不是指\ 作者心中的恋人\ ,从诗歌副标题即可识别。 3.对象征意义的感悟 阅读北岛《迷途》 ,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档住了天空/小线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 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 哨音\ 象征天使般的召唤,\ 森林\ 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 蒲公英\ 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 湖泊\ 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 你\ \ 眼睛\ 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答案:D 这是一首从总体上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 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这是新诗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 表现手法。揭示作品的象征意义则是常见的考查内容。 《迷途》按\ 追寻一被阻一归宿\ 的思路 展开。\ 湖泊\ \ 你\ \ 眼睛\ 是同一概念,象征追寻的归宿,亦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 \ 眼睛\ 具有比喻和象征双重特质,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诗意象而言,则是一种象征。 4.对内在情感的把握 阅读康白情《草儿》(1919年),指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草儿在前,/鞭儿在后。/那喘吁吁的耕牛,/正担着犁鸢,/古着白眼,/带水拖泥。/在那 里\ 一东二冬\ 地走着。 \ 呼……呼……\ /\ 牛 aaaa,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我把草儿给你\ 。 \ 呼……呼……\ /牛 aaaa,快犁快犁。/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 。 牛呵!/人呵!/草儿在前,/鞭儿在后。 A.诗中的\ 草儿\ 对牛而言,是一种生存诱惑,而\ 鞭儿\ 则象征着一种威胁压迫,这是\ 牛\ 的主人软硬兼施的两手。 B.\ 草儿在前,鞭儿在后\ 这种矛盾、险恶的境遇,使人感到牛辛苦拉犁的悲壮, \ 牛\ 的主人隶使牲口的狡黠。 C.牛这一形象其实就是在田野上\ 一东二冬\ 地艰难劳作的中国穷苦农民的形象。 D.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情赞美以牛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沉默坚韧的生命力与吃苦 耐劳的精神。 答案: D 诗人作于1919年的这首诗, 表达了对中国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恨, \ 悲天悯人\ 的情怀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对\ 牛\ 有哀其不幸之心,却无\ 热情赞美\ 之意,D 项 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是不准确的。 5.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 高兴的是 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 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 不同的人们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答案:B 所谓意境,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形成的艺术境界。意 象出现于诗歌文本中,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