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刖言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发展观,绿色GDP,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念的不 断深入人心,使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成为全 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倾向,我国在 环保方面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主要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 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 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等。环境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严峻 挑战。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开发热潮的到来,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全 社会对环保项目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城市顺应可持续 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发展难题,提高 居民生活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从社会、自然、生态三 个方面确定创建标准,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合理利 用一切自然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开发建设活动,减少对自 然环境的消极影响。 1. 城市化内涵与生态城市建设 1.1城市化概述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 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生 态城市建设即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 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 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 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自然条件、地 理环境、总人口数量的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城市化的水平和 速度相差很大。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要远远高于经济比较落 后的农业国家。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 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 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先进的时代。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成果 是远远不够的,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地方。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 有着重要的意义。 1. 2生态城市内涵与创建标准 前苏联生态学家0. Yanitsy (1984)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认为生 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的高级形式,及一个经 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 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 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 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 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是197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 划中提出的,提倡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 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从区域整体观和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出 发,其创建标准应从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个方面来确定。生态 城市的创建具体来说有十个标准。 第一、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 所在区域对其有持久支持能力,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适应; 第二、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 生产; 第三、采用可持续消费发展模式,实施文明消费,物质、能量利用率及 循环利用率高,消费效益高; 第四、有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 第五、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洽,环境质量高,符合生态平衡的要求; 第六、生态建筑得到广泛应用,有宜人的建筑空间环境; 第七、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遗产并尊重居民的文化多样性和生活特征; 第八、居民的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高,有一个平等、自由、公正的社 会环境; 第九、居民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哲 学和生态伦理; 第十、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有较强的组织协调 能力。 1. 3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 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 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1. 3. 1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 发展建设生态型城市,广泛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使其结构合 理、功能协调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 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 1. 3. 2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党中央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两大战略,在城市建设和发 展过程中,当然要贯彻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兼 顾不同时期与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人及后代人在在发展和环 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利益使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 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1. 3. 3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城市的发展 往往引发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 题,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 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 1.3.4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 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 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2. **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区在关中盆地中部的渭河南岸,中心位置为东经108。55,45”,北纬 34。15,24”。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地处我国腹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陕西省最重要的经济带,地处联接西北、西南、华北、 中南以至华东的重要位置,是**这一都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近20年来**市城市化经历了缓慢发展到快速推进的演化过程,**市已 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生态环境则经历了停滞到快速发展再到缓慢衰 退的过程。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拮抗作用。总体考虑** 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发展经过了同步发展到拮抗的过程,近年来生态环 境指数不断下降主要与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大量增加而排放达标率和 综合利用率较低有关,其次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水资源的减少也是重要因 素。随着历史的变迁,**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因人口负载加重和人类活动加剧 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2. 1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降低 **市的地表形态大体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属秦岭山地,北部属渭河 平原。全市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秦岭为褶皱断块式基岩山地,山高谷 深,地势起伏大。渭河平原开阔平坦,地表广覆黄土,是在渭河地堑的基础 上长期堆积而形成的断陷盆地,是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