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素养教育 新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动素养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目标中的三部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立足于学生全面进展为本,培育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可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由于心理素养缺陷抑制了学习潜能的发挥,教学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素养教育迫在眉睫。根据初中生心理特征和进展规律,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在学生步入思维临界状态时,老师抓住时机,积极创设多种情境,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内驱力”,触发学生的探究意向,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已知参加掌握未知的活动。 这是教学活动中启发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它常常表现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的方法灵活多样:①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的数学史实故事:《勾股定理》、《九章算术》、《黄金分割》、《优选法》、《无理数的发现》……一个个历史镜头会让学生沉醉在古人奋斗的情境之中,它必将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感受数学文化之美。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进入亢奋状态然后顺着思维走势,达到理想境界。②来点顺口溜。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有的比较抽象难记。教学中,我们可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其它方法,不妨来点顺口溜帮助理解记忆,学生的兴致会很高。如在教学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可用: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教学分式除法法时可用:除变乘,找倒数。③精选教学内容。选学生身边的事,选熟悉而又未注意的情境,选学生最想弄清的问题……近几年的中考题中有许多题材实、构思巧的好题,如利润问题、折扣问题、环保问题、市场经济问题、工农业生产及商业活动中,方案的最优化、最值问题,如盈利最大、用料最省、设计最佳……老师可注意收集整理,选择加工,结合教材选用。④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农村初级中学已基本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实践已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它能通过图文、声像的综合作用,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保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笔者曾几何画板制作了美仑美奂的勾股树,进行演示,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还有其他多样方法,只要能为教学创设恰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拿来。 (二) 渗透数学思想 培育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素养的核心,是数学中的高度抽象、概括的内容,全方位地渗透在数学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它要求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特别与一般的思想、或然与必定的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分析综合法、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面积法、坐标法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1)熟悉类比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要从初中低年级的模仿阶段开始,有意识初步多层次地渗透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提高分析解题速度,增强应变能力。(2)知道分类、归纳,培育思维的严密性.如由│x│=x 推断x的取值范围;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求周长等,这些课本中的基本题型要让学生分类归纳,总结解题规律,减少思维的盲目性,促进学生的思维模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换(3)明白正难则反,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虽然教材中指出的命题的证明包括真假命题证明,但之后所接触到的都是真命题的证明。对假命题证明的关键在于反倒。现行教材对反证法的要求不高,但其思想在基本概念中均有所有体现,倘能注重反例的作用,既助于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又有益于培育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 最后,学生掌握了一般的解题方法之后,还要注意培育他们思维的独创性,开阔思路进展制造性思维。可一题多解,解答趣题,难题巧解,领略数学无穷魅力,品体制造的欢欣。 (三) 读书质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读书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对几十所大学的调查表明,一些卓有成效的科学家的知识有75%-80%是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自学,科研获得的.卢梭也有句名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毫无作为的教育!”说的就是无为而教育。老师因为不必亲力亲为而轻松,学生因为自主、自动而欢乐。根据心理规律,初中生已具备阅读能力,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帮助 他们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观点,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即听课之前细心预习,找重难点;作业题之前仔细复习,熟悉例题解题格式、步骤、方法。在读书作业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猎取信息,对学生的思维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多问几个为什么,及时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特别是对答有错的同学,要努力发现一些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意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四) (四)磨炼激励 、拥有健康的情感 数学教学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能解题、会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体味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情趣,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身心融入特有的感情氛围中.同时,数学的抽象性又使得问题的解决常常伴随着困难,会使学生体验挫折和失败。而这正是磨炼意志,提高耐挫力的时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素养不会在一帆风顺中形成。著名的数学家波得亚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假如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它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 由于初中生的感情脆弱,老师要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鼓舞肯定学生的答问,多赏识,多表扬,给学生以宽容,允许失败,一起分享学生的进步。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会把它当成自己成功路上的新起点,加油站,努力地走向成功. 总之,数学教学应当是基于教与学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获得数学文化的熏陶,并在基础上获得心灵上的健康成长。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心理素养教育是教学目标的完美体现,也是数学教育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