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文言特殊句式——判断、被动、略句3星
C——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专题导入专题导入 (( 有这样一则笑话: 周末早上,老公还在睡懒觉,好友老李却已来访。我忙着对 3 岁的女儿说:“快,去叫爸爸。”女儿望着我,迟 疑了一会,走到老李面前,怯生生对着老李喊了一声:“爸爸。” 想一想, “女儿”为什么会叫老李“爸爸”呢? (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句” 。学生说出来之后,老师再给学生下面的句子,让学生判断下面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下面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呢? ① 陈胜者,阳城人也。 ( 《陈涉世家》 ) ②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醉翁亭记》 ) ③ 为乡里所患。( 《周处》 ) ④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参考答案:①②判断句,③④被动句。 笑一笑,想一想)笑一笑,想一想) ((5 5 分钟)分钟) 知识典例知识典例 ((下面可是黄金部分哦)下面可是黄金部分哦) ((1515 分钟)分钟) 文言句式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他们都分单句和复句,都有主谓宾和定状补六大成分。句子的语序也基本相 同。当然,他们之间还有相异的地方,学习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现代汉语句式的相异点。虽然古代汉语和现代 汉语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文言文有些实词和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因此就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要 想学好文言文,正确理解句子含义,领会文章内容,就必须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我们常讲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断句、 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今天就来讲一下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句式。 【考点知识清单】 考点一、省略句考点一、省略句 古代汉语里,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某些句子成分往往省略,从而使语言更加简练,更具文言气息。这种 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做省略句。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汉语都有,古代汉语的省略句比现代汉语的省略句更 常见、更复杂。因此,我们必须对这方面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书。 省略句有主要成分的省略和次要成分的省略。主要成分的省略有主语的省略、动词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等, 次要成分的省略有介词的省略、介词宾语的省略、定语的省略等。 1 (一)主语的省略 文言文的主语省略,指逻辑上有主语而形式上无主语的情况。省略的原因比较复杂,有承接上文省略的,有呼应 下文省略的,有因对话省略的,也有因意思很明确、主语不必说出省略的。另外,在文言文中,代词“之”“其”都不 用作主语,也使得主语省略的情况比较普遍。 例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 《岳阳楼 记》 在这段话中,主语“洞庭湖”全部承前省略。 ②七月( )在野,八月( )在宇,九月( )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诗经·豳风·七月》 ) 在这段诗里,前面三个诗句的主语“蟋蟀”全部蒙后省略。 ③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对曰: “( )忠之属也……” ( 《曹刿论战》 ) 这段话中的省略,是因为对话。 “对曰”前面省略了主语“曹刿” ; “忠之属也”前面省略了指代“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是” 。 文言文省略的主语,有时前后不一致,其中间的转换,只能根据上下文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辨认。 例如: ④(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 《桃 花源记》 ) 这段话的主语全未出现,但省略的主语并不一致。前三句及后两句的主语是桃花源里的人,而“具答之”的主语 却是“渔人” 。 (省略主语的现象相当普遍, 尤其是在翻译题中, “补充主语”往往会占一分,而学生往往也会漏掉, 要提醒学生注意。 教师可以在此跟学生做个约定:学生在以后做题中,若因为没有补充主语而扣分的,学生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如给老 师表演一个节目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甚至让学生自己把惩罚的内容写在下面) 我保证,我保证, 在从今之后的练习或者考试中,在从今之后的练习或者考试中, 不会出现因忘记补主语而扣分的现象。不会出现因忘记补主语而扣分的现象。 否则,否则, 我甘愿我甘愿。。 (二)动词谓语的省略 动词谓语一般是不能省略的,因为它是句子中最主要的部分,省略了就会影响语意的表达。但在古代汉语中,在 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动词谓语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要补充 出来。 ①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 《曹刿论战》 ) 这段话中的“再”和“三”都是数词作状语,其后的动词谓语“鼓”都承前省略了。 ②好言自口( ),莠言自口( )。 ( 《诗经.小雅·正月》 ) 这两句诗句都省略了谓语“出” 。这是因语意自明而省略。 不过,谓语的省略较少见于古代散文,在古诗词中则较为普遍。 例如:③山河破碎( )风飘絮,身世浮沉( )雨打萍。 ( 《过零丁洋》 ) 诗句中省略了“像” “如”之类的动词谓语。 (三)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动词宾语的省略,要比主语的省略少,一般都是承接上文而省略。省略的宾语往往可以用代词“之” 2 来代替。 例如: ①人皆有兄弟,我独无( )。 ( 《论语·颜渊》 ) 动词“无”后省略了宾语代词“之” ,称代“兄弟” 。 ②屠惧,投( )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 《狼》 ) 动词“投”的后面省略了宾语“狼”或省略了用来代替“狼”的代词“之”, ,动词“从”的后面省略了宾语“屠” 或省略了用来代替“屠”的代词“之” 。 (四)兼语的省略 在古代汉语里,兼语句式中“使” “令” “拜” “召”等动词后面的宾语,同时又是后面主谓结构的主语,亦即兼 语,往往可以省略。所省略的兼语一般都在上文出现过,因此又可以用代词“之”或“其”来替代它。 例如: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学。 ( 《伤仲永》 ) 动词“使”后省略了兼语代词“之” ,代“方仲永” 。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 )辱之,以激怒其众。 ( 《陈涉世家》 ) 动词“令”后省略了兼语“尉”或省略了称代“尉”的代词“其” 。 (五)介词的省略 省略介词是古代汉语中较为普遍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表处所的介词“于”和表凭借的介词“以”经常 省略。 例如:①孰知赋敛之毒有甚( )是蛇者乎! ( 《捕蛇者说》 ) ②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 ( 《愚公移山》 ) 以上两例都省略了介词“于” 。 ③又试之( )鸡。 ( 《聊斋志异·促织》 ) ④陈胜、昊广皆( )次当行,为屯长。 ( 《陈涉世家》 ) 以上两例皆省略了介词“以” 。 ⑤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 “日”的前面省略了介词“自” 。 (六)介词宾语的省略 介词“以” “与” “为”等的宾语,往往由于上文曾经出现过而省略。所省略的宾语一般也可以用代词“之” “其” 等字来代替。 例如: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 《曹刿论战》 ) 介词“以”的后面省略了称代“衣食”的宾语代词“之” 。 ②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