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内部背景
走进新课程,触摸新课改走进新课程,触摸新课改 高一语文集备组高一语文集备组 魏长兴魏长兴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一、新课程的背景 二、高中语文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比较不同之处 三、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理念与特色 四、高中语文资源的建设 五、对新课程评价的认识 六、本学科三维目标如何实现 七、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走进新课程,触摸新课改走进新课程,触摸新课改 高一语文集备组高一语文集备组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背景一、高中语文新课程背景 根据教育部部署,继广东、海南、山东、宁夏之后,我省及安微、浙江、辽 宁等四省从今年起全面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所以说,我省进行普通高中课 程改革,是在教育部要求下推进的。同时,反思当前的高中教育,学校迫于激烈 的升学竞争,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将办学目标直接指向升学,课程设计与实施表现 出单一的应试课程体系,致使学校在追逐高分的过程中,忽略了同学们健全人格 和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许多同学长期被动接受学习,大量的机械训练, 父母的 包办代替,使他们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普通高中现行的课程计划、 课程结构、 教学实施以及高中课程等管理与评价等已很难适应高中学生全面有个 性的发展,迫切要求高中阶段课程进行改革。 二、新旧课程比较的不同之处二、新旧课程比较的不同之处 第一, 课程目标缺乏完整性。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目标缺乏完整性, 表现为更多地关注课程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价值, 各学科目标一般都指向学生 升学,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这样就为普通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留下 了空间,高中教育成了选拔性的英才型教育。成长于这种文化背景之下的学生片 面追求体系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获取高考高分成为他们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规 律进行记忆和背诵的最有力动因。于是,知识的记忆和背诵成为压倒一切的学习 任务,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需要被忽视,个性发展被压抑。普通 高中新课程改革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亲 身实践,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 学素养,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 第二,课程结构以学科为本位,整合性不强。传统的“课程即学科”的课程 观致使我们习惯于分科设计课程,学科课程比重较大,而且相互独立, 缺少联系 和整合。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比重较小,处于极其微弱的地位。课程门类过多,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因此,革新课程观念,调整课程结构,设置综合课程,对于 课程自身的发展、学生的成长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不足。我国课程管理体制长 期以来实行中央集权型的管理体制,致使课程无法顾及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 差异,课程内容和结构一般强调共性和标准化, 学生缺乏对课程的选择权。普通 高中新课程改革设置了一定分量的选修课程以及新的课程组织形式──模块。 选 修课程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 特长以及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择修习, 这样,课程对每个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入文关怀, 关注他们的个性成长和发展。模 块的设置可供师生自由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学习计划。 第四,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发挥不完整。课程评价方式和功 能多样,而我国长期以来课程评价手段和功能比较单一。“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 功能, 忽视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过于注重量的评价手段, 忽视质的评价手段; 评价中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使课程与教学基 本上都是为升学服务。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 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制定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 评价原则,改变了以往课程评价的弊端, 它全面关注和反映学生的成长,是对课 程评价功能的不断完善。 三、新课程理念与特色三、新课程理念与特色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素养”到底是什么?查字典,不管《辞海》 《辞源》 ,查出来,你都不会有 一个满意的答复,但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心里自然有一个杆称。电影《重庆谈判》 中蒋介石与毛泽东的一段对话,两人在庭院里散步,蒋介石说: “润之呀,你我 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要把中国的事情搞好” 。 “润之”就显得很亲切。毛泽东怎 么回答,又不能争,又不能吵,毛泽东说“委员长的话说到我心里,不过我想要 把中国的事情搞好,首先要解决农民问题, 如果农民长期以来吃不饱穿不暖,没 有购买力,整个国家的经济也是不可能的了。 ”蒋介石一口宁波话,说: “解决农 民问题,你是专家了,全国统一以后,你就专门负责解决农民问题,军队嘛,就 不要搞了。 ”毛泽东说: “我也是这么想的,军队不要个人搞(个人就是独裁) , 也不要集团搞(集团就是军阀) ,军队应当代表国家的意志。 ”蒋介石说: “你们 延安,小小的延安,还是很有办法的,出了这么多的人,林彪、刘伯承、徐向前, 一个个都是猛将呀。 ”毛泽东说: “委员长夸奖了,这些人早年不都是您的学生 嘛 。 ”两个人的素养在这里表现得非常充分。蒋介石早年在上海、江湖上滚打, 但他当了国家元首以后身边两大文人,一个于右任,一个陈布雷, 与宋美龄结婚 后,他又接触了一点儿欧美文化,他还是叫宋美龄“dar-ling” 。毛泽东不同,自 学成才,不管谁都不可否认,他是个伟大的诗人,他写的诗,豪迈的有“独有英 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细腻的有, “斑竹一支千滴泪,经霞万朵百重衣” 。 这就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它里面包含着他的学养、教养、涵养、具有综合性。 2、 注重语文应用、 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翻开教材,关于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实践活动随处可见,如,第 1 册《寻找 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的研讨与练习: (1) 、有人称赞这篇文章“于朴素之 中见奇崛。于平实之中显机锋” ,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2) 、作者为什么要“寻找 时传祥”?时传祥精神在当代社会是不是还有意义?请你搜集有关资料,与同学 讨论一下。这样的练习正是以审美的形式来加深并检测对课文的感悟。通过这些 情境活动包括活动过程、活动效果、 活动评价等环节,来加深学生对学习活动的 认识和感情,培养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 推进社会道德水平的进步,切实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1)共同基础,必修 5 个模块,每个模块 2 学分,安排 4 个板块的内容。 单元 一 第一册第二册 情 趣 与 理趣 ( 中 外 抒情 散文) 第三册 人 物 与 环 境 ( 小 说 一) 第四册第五册 情 感 与 意 象(中外诗 品味 歌) 与 写 景 与 抒 赏析 情(古代写 景散文) 思考品 人 与 品 与文(中外记 领悟叙散文) 沟通博 观 约 取 与(新闻、报 性 格 与 冲突情节与语言 (中外戏剧)(小说二) 情 思 与 意境 (词曲) 披文入情(古 代抒情散文)二 含英咀华(诗感 受 与 共 经、楚辞、汉鸣 ( 唐 宋 魏六朝诗歌)诗) 提要钩玄(古质 疑 解 难 代叙事散文)( 古 代 议